全球船運行業的不景氣並沒有讓中國船舶企業喪失信心,因為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下稱“海工”)的市場新蛋糕正在形成。10月19日,熔盛重工在新加坡設立的子公司熔盛海事投入運營,標誌著熔盛重工已將海工領域作為未來戰略要地。
熔盛重工CEO陳強告訴記者,根據年初發布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5年,中國海工行業年銷售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2020年,海工行業年銷售收入將達到4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工程是一塊新的市場蛋糕。”
熔盛海事公司是熔盛重工的海工技術研發中心和運營平台,之所以設在新加坡,是為了直接對接國際市場和國際人才。熔盛重工19日當天還宣布,已經獲得一艘挪威船東的深水鑽井支持船的總承包合同。該船最大工作水深可達2000米,鑽井深度超過6000米,可以滿足全球環境較為溫和的海域的石油鑽井作業。
在當日舉行的海工市場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國際海工裝備製造行業被分為三個梯隊。歐美企業在技術和資金實力上占盡優勢,穩居第一梯隊;新加坡、韓國和日本近年從已經發展成熟的中、淺水域平台向深水高技術推進;位居第三陣營的中國船廠過去在傳統大型船舶的建造上經驗豐富、硬件完善,個別船廠也已具備FPSO(浮式儲油卸油裝置)生產能力,但在其他海工產品包括鑽井平台、高附加值船舶的技術水平上仍待突破。
新加坡和韓國多年來在亞洲海工行業位居前列。韓國至今在手持鑽井船市場上占據絕對優勢,並和新加坡主導了FPSO生產和改裝市場。新加坡則還與中國和阿聯酋一起在自升式和半潛式兩種鑽井平台的建造領域排名世界前三。作為世界修船中心,新加坡在政府引導下完成了從船隻維修、改裝到製作的產業升級過程,並累積豐富人才和技術力量。新加坡政府對海工企業提供稅收、產業政策和發展指導方麵各種支持措施,孕育出吉寶和勝科兩大世界知名的海工行業龍頭,也吸引全球海工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分部。
中資船企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即吸引國際海工人才。熔盛海事的多名管理層即來自新加坡或海外著名海工企業。熔盛海事首席執行官李福根從業40多年,曾在勝科海事和裕廊船廠擔任要職。
2008年前,全球船舶業市場曾有約五六年的景氣時期,發展迅猛,導致金融海嘯後出現產能過剩,各國船企在訂單荒麵前紛紛轉型求生。統計顯示,韓國三大船企今年上半年利潤最多減少了70%,企業靠海洋成套設備的訂單才維持住了生計。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均把產能向海工業務轉移。
Douglas-Westwood公司預測,到2015年,海洋油氣的產量將占世界油氣產量的40%(目前接近1/3)。在油價總體呈現攀升之勢的背景下,海油開發裝備市場潛力巨大。
陳強說,韓國海工業與造船業的比重目前已經為6∶4,“海工業的未來非常光明,熔盛海事在新加坡的布局,是未來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