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政府人士透露,“穩中有為”的具體政策主要表現在投資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在投資消費政策方麵,預期會有一定的寬鬆,包括促進消費(信息消費)、促進鐵路投資、促進棚戶區改造、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節能環保投資等方向將成為重點。
在持續強調“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大經濟任務後,近日中國政府高層進一步明確,穩增長與調結構要相輔相成,要做到“穩中有為”。
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李克強強調,要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做到穩中有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他同時表示,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表示,政府的上述表態顯示,在堅持“調結構”導向下,中國政策鍾擺再度轉向“穩增長”,但也明確“穩增長”與“調結構”要相輔相成。
雖然李克強在講話中沒有明確具體的“下限”和“上限”,但魯政委相信,經濟增長的“下限”是保證年度GDP增長率不低於7.5%,物價上漲的“上限”是保證全年CPI不超過3.5%,這兩者都是今年年初中國政府設定的年度經濟目標。
有政府人士向本報透露,“穩中有為”的具體政策主要表現在投資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在投資消費政策方麵,預期會有一定的寬鬆,包括促進消費(信息消費)、促進鐵路投資、促進棚戶區改造、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節能環保投資等方向將成為重點。
海外已擔憂中國難達年度目標
李克強在講話中提到,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平穩,主要指標仍處於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但經濟環境更加錯綜複雜,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有下行壓力。
由於臨近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外界猜測,國務院高層的這一表態可能暗示中國政府對於上半年經濟放緩的擔憂。事實上,由於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外界對於中國能否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似乎一直不看好。
今年年初時,研究機構還普遍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有8%左右的預測,但就在近期,幾乎所有國際投行均下調了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摩根士丹利將中國GDP增速預測由原來的8.2%調整至7.6%;瑞士銀行(行情 專區)集團和蘇格蘭皇家銀行也已經將對中國2013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調降到了7.5%;澳新銀行則將預期從7.8%降至7.6%;野村證券將預期調整至7.5%,同時認為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放緩至7.2%;而巴克萊銀行和高盛則將最新預期定位在7.4%,甚至低於中國官方的年度目標。
由於需求較往年疲軟,中國的宏觀數據表現的確不好看。工業增速在前5月總體放緩,從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5月9.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從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費增速在去年12月登頂15.2%後,今年以來就一直平穩保持在12%上下。總之,所有數據都指向“放緩”二字。
昨日剛剛公布的外貿數據也顯示,5月份中國外貿增速僅為0.3%,6月份則進一步下滑至負增長2%。在除美國外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不佳、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出口引擎已然運轉不靈。更重要的是,由於加工貿易對中國而言意味著約1.2億人的就業,就業背後就是穩定,政府壓力可想而知。
國內研究支持經濟能夠穩住
但同海外一路唱衰不同,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似乎更願意用“穩”字來描述當前形勢。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從目前經濟增長速度上看,下行的趨勢並不明顯。包括就業在內的各項指標比較穩定,有關指數也沒有大幅跌落。包括投資、消費在內的許多積極因素使經濟保持了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