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霧霾治理和節能環保概念的推動下,各種新能源汽車產銷加速。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挖掘機、裝載機等生產巨頭也引領企業進入“綠色時代”。
“去年5月,我們已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LNG挖掘機。現在,全電動液壓挖掘機、LNG挖掘機、混合動力挖掘機的樣機都製造出來了,今年下半年將批量生產。”近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山重建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倪林表示。
伴隨著市場對LNG需求的增加,三大石油巨頭在山東的LNG加氣站布局也提速。“如果企業每天有20-30台車使用LNG,每天的用氣量在2噸以上,我們就可以考慮為企業單獨建設LNG加氣站。”8日,濟南昆侖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永忠告訴導報記者,現在該公司已為濟南的兩家企業建立了LNG加氣站。隨著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增多,他們計劃與物流企業進行固定合作。
LNG挖掘機節能三成
前段時間頻發的霧霾,讓汽車成為罪魁禍首。業內專家表示,柴油車尾氣是PM2.5的最大“貢獻者”。全國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70%,PM超過90%;汽油車CO和HC排放量則較高,超過排放總量的70%。
在柴油車中,工程機械是耗油大戶。據倪林介紹,50噸的礦用挖掘機1小時就消耗40-45L柴油,即使20噸的挖掘機每小時也消耗20L柴油。能耗高、排放量大是燃油工程機械的特點。
“LNG挖掘機隻排放二氧化碳和水,不排放氮氧化物。同時,在和燃油挖掘機作業效率相當的情況下,使用成本是柴油的70%,節能30%。”倪林說。
據了解,隨著油價高企,新能源工程機械受到越來越多廠家的青睞。除山重建機外,臨工、柳工、鬥山等眾多裝載機生產廠家也陸續推出以LNG裝載機為主的節能產品。其中,徐工的LNG輪式裝載機已經批量產銷。
據山重建機技術管理部副部長張義介紹,相比LNG挖掘機,全電動液壓挖掘機更節能。他說,山重建機的全電動液壓挖掘機已在國內使用。零排放、噪聲小、節能是其突出優勢,該挖掘機的使用成本比燃油挖掘機少50%。但由於挖掘機功率大,充電太浪費時間,該挖掘機適用於有電源的場所,如港口、隧道、礦山及城市內。
在倪林看來,新能源工程機械基本不用保養也是使用成本低的重要因素。燃油工程機械需要定期保養,且每次保養費用不菲,新能源工程機械則不存在換機油、機濾、潤滑油等。
可為企業建LNG加氣站
雖然使用成本低,但LNG加氣站較少製約著新能源工程機械的推廣。
不過,這一障礙有望逐漸消除。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韓小慶9日告訴導報記者,去年我國LNG加氣站數量已達640座,其中山東有140座。“十二五”期間,昆侖能源有限公司計劃在山東建設720座LNG加氣站,是全國各省市中數量最多的,一些民營企業也積極在LNG加氣站建設領域跑馬圈地。
除了在交通要道建設LNG加氣站外,昆侖能源有限公司也為企業建設專用LNG加氣站。孫永忠向導報記者介紹,目前濟南專供企業使用的LNG加氣站有兩座,分別向濟南公交總公司以及山東省交通運輸集團供氣。
孫永忠坦言,對工程機械車的專供加氣服務現在還沒有。“一是LNG工程機械車數量少;二是工程機械使用具有階段性,一個工程結束就轉戰其他地方,除非大型工程建設達到四五年,通常情況下建站不合算。”但他也強調,如果這種車輛達到一定數量可以考慮移動式加氣服務。同時,如果企業每天有20-30台汽車使用量,每天的用氣量在2噸以上,也可以為企業單獨建立LNG加氣站。
孫永忠告訴導報記者,現在除了這兩家企業,主要客戶是一些物流重卡,但這些物流車都是一些散戶,並不固定,下一步打算與物流企業實現固定合作。
“同時,建設專供加氣站,客戶公司通常要提供合適的場地對內使用。”孫永忠解釋說,這相對對外掛牌的加氣站在政策方麵受到的限製較少,會更加便利。
據倪林介紹,他曾在內蒙古做過調研,由於LNG重卡在礦山使用較多,中石油、中石化就為一些大型礦山建立了LNG加氣站。他預測,這種模式會在更多的地方推開。
財政補貼待出台
毫無疑問,新能源將成為工程機械的發展方向。
“使用成本雖低,售價卻比燃油車貴15%左右。如果有國家補貼的話,用戶肯定首選LNG挖掘機。”倪林坦言,盡管新能源工程機械符合國家的節能環保政策,卻沒有財政補貼,這對其銷售影響很大。
倪林說,因為有補貼,近兩年LNG重卡成為重卡市場上新的增長點,LNG客車越來越受追捧。但新能源工程機械的銷售還需要用戶算長期賬。如LNG挖掘機比燃油挖掘機貴15%,由於使用成本低,大約一年半左右能收回差價。濟南的一家企業已預訂了5台LNG挖掘機,加上該企業的LNG重卡,可以建立自己的LNG加氣站了。但現在像這樣的企業還不多。
“從治理霧霾、節能環保的角度考量,新能源工程機械是應該鼓勵購買的產品,應該納入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倪林認為。
他的建議或許不久後就能實現。工信部部長苗圩8日下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都要加大支持力度,“誰的節能減排效果好,就更多地補貼一些。”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製定專門生產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優惠政策,爭取上半年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