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下來,20個承包單位無一盈利,400多人仍然守著600萬元的經費,‘抱著金飯碗討飯吃’。”現在已是中聯重科董事長兼CEO的詹純新,這樣回憶1985年3月中共中央頒布《關於科學技術體製改革的決定》後,他所在的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的員工們在改革初期靠“賣圖紙”謀生的那段時光。
1992年,37歲的副院長詹純新帶著7名技術人員,借款50萬元,成立中聯重科,第二年即實現利潤230萬元。
然而,最初設計的中聯重科完全市場化運作、研究院按事業單位運行的“一院兩製”模式逐漸凸顯弊端,老習氣在新生的中聯重科蔓延開來。
“不能少了一個計劃經濟體製下傳統的國有科研院所,多了一個傳統的國有企業。”1996年,詹純新在職工大會上宣告“一院兩製”終結,事業單位向股份製企業轉變。2000年10月,中聯重科A股登陸深交所,2010年12月,公司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作為一家走向市場的科研機構,從“斷皇糧”後的掙紮窘境,到2011年營業收入848億元,利稅120億元,位列全球工程機械第七位……20年來,中聯重科通過體製改革和股權多元化,不斷推進“專業化、股份化、國際化”發展,一次次釋放著巨大的能力。在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看來:“中聯是一家能比聯想走得更遠的企業。”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決定著國家的未來。
2012年9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係建設的意見》,這是指導我國科技體製改革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又一個綱領性文件。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