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湖南農機產業曾經在較長時間內居於國內領先水平。
隨著農機化水平的迅猛發展、購機補貼政策的持續發力以及農機市場發生的新變化,湘產農機正迎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湘字號”農機加速發展
湖南嶽陽,南方的水田裏,一台旋耕機在歡快地奔走。這是湖南中天龍舟農機公司在演示履帶自走式旋耕機。
“龍舟履帶式旋耕機不僅能在複雜的田裏行走自如,而且保護了水田泥層基礎,使水田不會成為深泥腳田。”中天龍舟農機公司行政總裁黃國華說。龍舟履帶式旋耕機2011年開始投入市場,今年銷售量達2000多台,僅湘陰縣就銷了200台。“我們已經申請了,將來的履帶式旋耕機市場將是‘龍舟’當家。”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我省農機工業起步較早。”省農機局局長王羅方介紹,上世紀70年代,湖南省的衡拖、耒插、湖動、濱湖、長泵等企業的農機產品暢銷全國,耒陽插秧機廠於上世紀60年代初就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動力插秧機。
近年來,湖南機電產業發展迅速,工業裝備水平、生產製造能力不斷提升,加上購機補貼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強力推動,我省農機工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
據統計,至去年底,全省共有801家農機製造企業,汨羅中天、雙峰農友、株洲碧浪、衡陽衡拖、長沙福田等一批農機骨幹企業逐步壯大,中聯重科、山河智能、江麓重工等一批大型先進企業加盟農機,全省形成了汨羅、株洲、衡陽、長沙、益陽、雙峰等六大農機產業群。
機型偏重“經濟實用”
如電吹風機般大小、僅620克左右的“棉花采摘器”,在新疆、河北、山東等主產棉區熱銷,還出口至印度、泰國。
這台名為“倍力特”的采棉機,擁有13項,由益陽富佳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據公司負責人龔明介紹,“售價不貴,一台才800多元,堪稱經濟實用型機具。”
目前國內90%以上棉花為手工采摘,嚴重製約了棉花產業的發展。一台“倍力特”采棉機每小時可采棉15至20公斤,是人工采摘的3至4倍,而且比手工采摘更幹淨,每畝能為棉農節約400元人工費;此外,其能耗低,采用節能環保蓄電池,整機重量輕,操作人員無需任何培訓,使用過程不受種植模式和地域限製。
“小型、輕便、實用、價廉”,正是湖南農機產品所具有的特點。從省農機局推廣的機型來看,湖南省農機產品種類雖多,但主導產品相對集中,以小型機械為主,對山區和水田作業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目前,湖南省水稻的耕整、插秧、收割等機械供不應求,“中天龍舟”的聯合收割機和旋耕機訂單充足,“株洲碧浪”插秧機沒有存貨,拖拉機、小型柴油機、農用運輸車輛等農機產銷兩旺。此外,我省油菜、茶葉、煙草、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生產機械,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強勁的市場需求,促進了湖南農機產品市場版圖的擴張。近年湖南省研製和優化生產出來的小型盤式拖拉機、履帶式旋耕機、蘆葦收割機、棉花采摘機、內冷式小型組合米機等,在國內外暢銷,尤其是麵向雲貴兩廣以及東南亞、非洲、中亞等國家與地區,具有很強的市場開拓能力。
拉長“短腿”培育千億產業
漢壽縣春燕農機廠,手工操作的衝床發出巨大的聲響,和全省大多數農機企業一樣,這裏的工人離機械自動化和精密操作數控機床還很遠。
湖南農機產業小而全的傾向是顯而易見的。全省800多家農機生產企業,2012年的總產值160億元,排名靠前的汨羅中天、雙峰農友的年產值均不到10億元,而江蘇沃得一個企業的產值就達到了180億元。
生產規模小,技術工藝落後,產品檔次低。在省內大多數農機企業裏,一些先進的設計試驗方法都是空白,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可靠性設計、係列化模塊化設計、快速模擬試驗等。整體來說,我省的農機產品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隻及國外同類產品的1/3至1/2。
農機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比如,湖南省水田耕整機生產企業多達130多家,生產出來的幾乎是同一種東西。大中型先進農業機械偏少,經濟作物農機產品的空白點依然很多。
農機製造業滯後,製約了全省農機化綜合水平的提高,也使湖南省巨大的農機內需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省內60%左右的農機市場被省外產品占領。
“我們現在急需要專業人才,”春燕農機負責人彭進先從日本買回一台小型旋耕機,想借鑒下先進技術改造自己的產品,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農技專家。農機企業大多麵臨著難以吸納和留住人才的困境。
盡管基礎薄弱,省委、省政府對農機產業依然寄予厚望。省裏出台《湖南農機產業千億元發展規劃》,並著手謀劃促進農機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計劃到2015年,全省農機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拉長湘產農機散、小、弱的“短腿”,打造千億農機產業,湖南省正傾力扶持一批重點農機製造企業,努力打造5個年產值過10億至50億元的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一批集群發展的農機產業園區。
湖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機市場容量大。省農機局副局長黃育忠介紹,“湘字號”農機製造業要發揮本土特色,立足為農民提供經濟實用、近乎完美的農機產品,滿足本土市場,主銷南方稻區,並加快揚帆出海,早日邁向千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