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國路麵機械網 | 資訊中心 > 業界動態 > 正文

節能減排指標明確 內燃機技術升級刻不容緩

2013-05-29 10:43:29   來源: big5.lmjx.net/www
導讀:5月13-16日,被譽為內燃機行業的“奧林匹克盛會”第27屆國際內燃機大會(CIMAC)暨展覽會在上海舉辦。據悉這也是在時隔24年後,該會議第二次在中國舉辦。

5月13-16日,被譽為內燃機行業的“奧林匹克盛會”第27屆國際內燃機大會(CIMAC)暨展覽會在上海舉辦。據悉這也是在時隔24年後,該會議第二次在中國舉辦。

大會主辦方國際內燃機學會主席伊藤康弘介紹說,國際內燃機大會每3年舉辦一次,主要就世界內燃機領域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組織工作組進行專題研究,並為製定國際法規提供技術支持。本屆會議選擇在中國召開,一方麵是因為業界對中國內燃機工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認可,另一方麵也表明其對中國內燃機工業今後發展的信心。

明確節能減排目標
2011年,我國內燃機產量超過7700萬台,總功率突破1.4億千瓦大關,成為名符其實的內燃機製造大國。

或許是其世界第一的內燃機製造規模,為內燃機重回中國舉辦增加了砝碼。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711研究所所長金東寒說,CIMAC國際內燃機大會在亞洲國家舉行次數屈指可數,其餘都是在歐洲國家舉辦。這足以說明亞洲內燃機與歐洲內燃機之間技術水平的差距。

據了解,該國際組織每3年在不同的會員國舉辦一次CIMAC國際內燃機大會。據悉,下一屆CIMAC國際內燃機大會將在芬蘭舉辦。

展會期間國際專家交流的過程中,業界人士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國內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一致認為提升內燃機節能技術和研發水平迫在眉睫。

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簡稱《意見》)的出台,更是對整個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考核開始了倒計時。
  根據《意見》要求,到2015年,節能型內燃機產品占全社會內燃機產品保有量的60%,與2010年相比,內燃機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實現節約商品燃油2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節約商品燃油1500萬噸。

在外行人的眼裏,它也許就是一堆數據,但對內燃機行業內涉及的各個企業來說,它意味著艱難的挑戰,甚至是不可能。

那麽,這個目標是否能實現呢?

對此,金東寒在大會上做了解答。他說,在製定目標之初就會權衡可行性,“現在有了硬性指標,還有時間表,加上全體同行的努力,希望當然存在。”

他認為,以前中國就是沒有一個更高的目標,去逼迫自己進步。而歐洲國家都是提出標準,然後去想盡辦法地實現。現在對於我們來說是同樣的情況,國內企業對研發的重視不夠,投入也不夠,企業應該要在創新和技術研發上多下點功夫。

技術革命是否到來

《意見》從出台至今仍是議論紛紛,無疑作為首次以國務院名義頒發,推進傳統內燃機技術產業升級的完整的指導意見,其風向標意義非常明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近期從油品、發動機、油耗等多個層麵出台相關措施治理環境,說明機動車提升環保水平已經迫在眉睫。

特別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市場化推廣,寄望其改善環保問題更是遙不可及,相比之下傳統動力的整體升級無疑是更為務實的選擇。

因此,此次針對內燃機的意見,隻是對傳統動力升級的力挺,能否達到實施效果還要看接下來的具體措施和細化標準

但也有專家擔憂,細化到各類車型上,是否能真正達到目標要求。比如在商用車領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曾表露,節能型內燃機在2015年達到60%的概率不大可能。

也有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商用車生產的小企業都是將合適的車型送去檢測,以達到上市標準,但正式進入市場的產品卻遠達不到合格標準。這也是未來政策執行中應該嚴格控製的漏洞之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機動車仍采用的是常規的內燃機動力,因此《意見》出台,無疑會加速國內傳統內燃機技術優化及提升。比如,增壓直噴技術、輕量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直噴燃油係統、增壓器等關鍵零部件的開發都因《意見》而加速發展,此外還有燃燒和電子控製等核心技術的開發也會受益。

中船重工711所研究員莊保怡指出,降低柴油機燃油消耗的一個有效途徑是保障產品性能優化,而這些可以通過優化增壓係統、優化燃油係統、推行智能化電控技術、改善低工況性能來實現。

莊保怡表示,在高壓燃油泵的噴射壓力方麵,國產柴油機仍然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在確保柴油機可靠性的基礎上,通過提高增壓壓力來提升最高爆發壓力和燃油噴射壓力,以改善柴油機的性能。

當然在提高燃油噴射壓力的同時,必須優化噴油正時,優化燃油係統中相關部件,入對噴嘴孔的數量、直徑、噴射角等進行調整,並兼以改進燃燒室的形狀,使噴霧與燃燒室形狀匹配,已達到最佳的燃燒狀態。

市場抉擇

但也有人士擔憂,由於排放跟技術能級相關,涉及到整個動力係統的升級,在這些方麵外資企業更有優勢。而《意見》並不具有強製性,如果出台強製措施,那無疑就會被外資贏得市場先機。

但沒人知道這個懸著的靴子何時會落地,因此這也是汽車企業的一個時間期。一國內汽車企業代表表示,國內的主流自主品牌企業,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城等主流自主品牌也基本都具備了渦輪增壓的發動機產品,隻不過在排放上仍有難度。

“渦輪增壓裝置其實就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業內人士表示,自主品牌的渦輪增壓全麵發展,不但是一個新亮點,也是新的競爭機會。

這是因為當前渦輪增壓並不是什麽高新技術,掌握的難度也不是特別高,但能否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才是最主要的。從目前的情況看,自主品牌渦輪增壓車型與合資品牌相比,仍有高達數萬元的價格優勢。

至於在排放方麵,引進技術當然也是一種選擇。某自主品牌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如果企業願意在此方麵進行投入,兩三年時間之內,即可達到《意見》提出的排放標準。

實際上,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一直以來最大的難題就是排放和安全。歐盟不斷提高排放要求,將自主品牌企業攔在了門外。

因此,在記者看來,《意見》無疑隻是行業企業整合的加速器,有技術儲備的企業會受益,而跟不上技術升級的企業,則會快速被淹沒。

本文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3/201305/2013052910432903.shtml
新聞投稿: news@lmjx.net
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微信公眾平台
了解工程機械每日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lmjxwx
更多

看更多話題>>《每周話題》欄目 —— 最新鮮的話題 做專業的評論,每周三推出

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熱點新聞事件
第143期: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熱點新聞事件

“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討不及,朱黃敢怠。”——宋·高登《東溪集·朱黃雙硯》。 2017年即將匆匆走過,工程機械行業發生的哪些新聞事件值得我們一起關注呢?讓我們一起梳理下。閱讀更多>>

聚焦2017長沙配博會精彩看點
第142期:聚焦2017長沙配博會精彩看點

2017年12月第一周,有關2017長沙配博會的各種消息鋪天蓋地,成為了工程機械行業本周最有熱度的話題。中國路麵機械網記者親赴現場報道了展會盛況。 據本網前方記者報道,展會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三一、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山推、星邦重工等主機企業及300多家國內外配套件企業盛裝亮相,更有100餘家國際采購商現場采購。閱讀更多>>

2018中國挖掘機市場“徐州論劍”
第141期:2018中國挖掘機市場“徐州論劍”

2017年11月17-19日,2017年度中國挖掘機械行業第二十一屆年會在江蘇徐州隆重召開。中國挖掘機械行業製造商、代理商、配套廠商等企業高層領導相聚彭城,直麵發展難題,共同探求中國挖掘機械產業健康發展之路。閱讀更多>>

更多
複製鏈接 加入收藏
圖片資訊
北京三一眾力的新征途 北京三一眾力的新征途
精益製造錘煉競爭力 三一挖機成“緊俏貨” 精益製造錘煉競爭力 三一挖機成“緊俏貨”
易煉紅視察中聯重科麓穀工業園 易煉紅視察中聯重科麓穀工業園
大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第6合同項目部施工側記 大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第6合同項目部施工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