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山工機械的不斷發展壯大,公司對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而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由國家分配,是各大企事業單位爭搶的稀缺資源。山工機械所在的青州屬於縣級市,吸引大學畢業生較為困難。於是,1984年以王國才廠長為代表的領導班子決定選拔一批高考落榜人員,通過電大委培為公司輸入新鮮血液。
山工機械電大1984級部分畢業生合影
“山工機械圓我大學夢”
1982年,16歲的蔡儀芝參加了高考,由於當時國家教育資源有限,原本成績優異的她,還是被高高的分數線攔在了大學門外。同學們有的去當了民辦教師,有的參加了鄉鎮幹部考試。隻有蔡儀芝,1984年從老師那得知山工機械電大招生的消息後,毅然報了名。問起原因,幹練、直爽的她回答的簡單明了:“隻為能學到大學知識!”與蔡儀芝情況類似的還有21歲的趙存玉。高考落榜後的趙存玉背起行囊到外地打工尋找出路,家人在報紙上看到電大招考的消息後立即通知了他。這無疑重燃了趙存玉心中的大學夢。他辭掉工作,回到家鄉全力備考。
55歲的趙存玉
圓夢之路並不簡單,這次招生考試屬於全國電大統一聯考,難度與高考不相上下。趙存玉回憶道,為了迎接這次考試,他一個月沒出家門,反複練習,直到每一個知識點都掌握、每一道題都會做。語文比較薄弱,就連做十多篇作文,每一篇都認真總結、背過。“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我以第九名的成績考上了山工機械電大,總算圓了大學夢!”提起當年的情景,趙存玉依舊滿是激動和自豪。當年的圓夢人,還有蔡儀芝和其他88個高中應屆畢業生。
52歲的蔡儀芝
山工機械的管理者們十分珍惜人才,竭盡全力為他們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如今已是技術專家的趙存玉回憶說:“我們90人分成兩個班,小班授課,脫產學習,學費全部由公司承擔,公司從天津大學、吉林工業大學聘請知名教授輔導專業課程,在生活上,除了給我們提供食宿,每個人每月還有12元的助學補助。”就這樣,90個懷揣激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山工機械開啟了他們辛苦奮鬥的三年電大學習生活。
“用所學回報企業”
當年的電大課程安排,學生們需要在三年內學習24門專業課程,基本涵蓋了普通大學相關專業四年所學全部內容,每學期要舉行全國統考檢測學習效果,成績記入學分,三門課程不及格則自動退學。然而,“電大”顧名思義是電視教學,現任工藝工程師的蔡儀芝說:“我們坐在教室裏看電視裏的老師講課,無法當場跟老師提問、交流,就先將問題記下來,下課後所有人都會留下來,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實在不行就來個全班大討論,總之就是要把知識點搞明白!”趙存玉表示,他在電大的三年沒有在12點前睡過覺:“那個時候,學業重,壓力大,但是大夥學習勁頭都很足,誰都不想掉隊,不然也對不起工廠給我們提供這麽好的機會!”
的確,為了培養人才,當時的山工機械在有限的條件下,還會定期外聘名校教授集中麵授,並組織學生到大學實驗室學習和實踐。對於蔡儀芝來說,這段奮鬥的歲月沒齒難忘:“硬件條件沒法跟現在比,但是我感覺很幸福!那段日子很純粹,沒有私心雜念,更沒有時間去想穿衣打扮,每天就是學習,學到的東西很紮實,終身受益!”如今一頭花白的短發、身穿山工機械製服的蔡儀芝依然幹練如初,回憶起當年和夥伴們一起讀書的情景滿眼淚光。
經過三年的學習,首批90人的電大生,有78人通過了高等數學、高等物理、英語、理論力學、機械傳動等全部科目的理論考試和實操檢測。1987年,趙存玉正式入職山工機械工藝部,主要負責零件工藝及工裝設計工作。蔡儀芝也因為優秀的專業成績和直爽、理智的性格被分配到工藝部,成為電大生中為數不多走上一線技術質量崗位的女工程師。
雖然電大教學是根據工廠需求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專項培養,但理論畢竟不等同於實踐。如何學以致用、將理論落地指導實踐,是擺在大家麵前的一道難題。因為首批電大生是公司自主培養的第一批技術骨幹,所以工作中不但沒有師傅帶,還需要將此前的工藝規程補充、完善。這些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全憑滿腹學識、一腔熱血摸索著前行,“企業培養我們,我們用所學回報企業!”
山工機械電大生實操留影
當時的趙存玉常常會為了一個零件繪圖繪到淩晨兩三點:“很多理論在實踐中需要融會貫通,比如剛開始設計零件的形狀與位置公差, 結果發現書本要求太嚴, 甚至無法檢測, 隻能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蔡儀芝對此也感同身受:“我們發現學習不是一勞永逸的,要一麵工作一麵繼續學習,這樣工作質量才會不斷提升。上電大時跟著教授學,工作中就要跟工人師傅學!”跟工人師傅學經驗,在理論和實際情況中尋找平衡點。繪圖、驗證、改進、再驗證,如此往複,每天辦公室、車間幾十個來回。時至今日,電大同學們聚在一起還會開玩笑,“如果當年有運動計步軟件,那咱們一定在朋友圈名列前茅。”經曆了學習和實踐的曆練,電大生們慢慢褪去青澀,成為山工機械技術研發、工藝質量管理、財務運營等版塊的骨幹。
電大畢業生畢業設計答辯
發展路上“肯下工夫、敢碰硬”
進入21世紀,國家經濟飛速發展,教育體製和人才市場快速變革。發展中的山工機械也通過多種方式吸引人才,並持續引進先進技術和國際化的管理理念。特別加入卡特彼勒大家庭後,逐步引入了6sigma管理工具、CPS體係等,促使盈虧點由原來的過萬台降低到6000台,指標達到行業最好水平。
經曆變革並不斷進步的電大生們,在新形勢麵前,激情不減當年。不得不說,三年高強度的學習和開疆破土的實踐,使得“肯下工夫、敢碰硬”成為了84屆電大生的代名詞。趙存玉就有這樣一個綽號叫“釘子趙”。這源於他的釘子精神,2004年公司開展首期6sigma黑帶培訓,趙存玉認識到6sigma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於是,為了掌握分析工具,國慶七天假期沒踏出家門一步,一本英文字典,一個密密麻麻的筆記本,沒日沒夜的鑽研,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通過了認證。2007年趙存玉還被評為“釘子精神員工”。。直到今天,他負責的重大質量改建CPI項目,每年都會獲得公司級獎項。
工作中的趙存玉
同樣,已經退休的蔡儀芝,現被公司返聘。重新回到崗位的她,主要負責零部件機械加工工藝流程規劃、工藝裝備方案製定與設計、加工程序編製、先進設備與刀具的引進,以此實現公司機械加工方麵的精益生產。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較強的技術溝通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其它部門相關業務得到快速反應並有效解決,嚴謹高效的工作影響並帶動年輕技術人員。
一台裝載機,幾百道工序,數千個零部件,許多人將畢生心血傾注其中。就像趙存玉和蔡儀芝,他們在電大同學中分別找到了自己的伴侶,夫妻雙雙奉獻企業,風風雨雨相伴至今。34年前,他們與山工機械結緣,山工機械為他們圓夢,使他們擁有了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趙存玉一家
如今,“電大生”這個名詞已逐步退出曆史舞台,然而創業者的高瞻遠矚和奮鬥者的艱苦卓絕已然成為山工機械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趙存玉和蔡儀芝是千百個努力實幹的山工機械人的縮影,他們將繼續跟隨山工機械的腳步,砥礪前行。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1995年山工機械成立對外經貿科,一開始隻有兩名員工,主要負責聯係中資企業的國際工程銷售機會;1999年成立外貿處,達到四名員工,開始與國內進出口公司合作,拓展海外銷售業務; 2001年拓展到7個人。
[詳情]山工機械,最近發布了一款集聚科技智慧的新品。這款閃耀登場的工程機械新星,就是SEM653D裝載機。 這款SEM653D裝載機,可適用於公路土方搬運、煤及輕物料裝卸、砂石料裝卸、市政工程等作業工況;並以其快速高效的性能、皮實耐用的可靠度。
[詳情]SEM663D係山工機械2018年新推出的高性價比產品,在保持山工機械裝載機一貫的可靠性、安全性、燃油經濟性的同時,繼續使用經典的動力換擋、定軸式變速箱,同時配裝了新一代的駕駛室,產品關鍵部件可靠性也不斷改進。
[詳情]咱們山工機械推出的SEM(國三)壓路機,為什麽機主和老板都誇它好使耐用又高效?因為自帶“黑科技”,讓山工壓路機格外不一樣!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卡特彼勒豆莢型振動係統,小編現在就來為你揭秘“神奇豆莢”吧。
[詳情]1987年青島振華機動車銷售維修有限公司與山工機械牽手,時間的車輪碾過30年的歲月,青島振華作為山工機械合作時間最長的代理商,在中國改革開放、社會劇變的三十年間,與山工機械一起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悄然改變幾代人的生活,使許多美好的憧憬成為可能。
[詳情]山東省青州市雲門山下的一個小村莊,被山工機械人親切地稱為“大步頂”。80年代初期這裏還是一座荒山,一群意氣風發的實幹家來到這裏,同心聚力、將這片荒蕪之地變成為了山工機械騰飛的起點。
[詳情]無論是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還是當下“一帶一路”的重鎮,西北地區對中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傳承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山工機械一直非常重視西北地區市場的發展,並依托深耕市場的代理商隊伍,推動了西北地區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詳情]無論是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還是當下“一帶一路”的重鎮,西北地區對中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傳承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山工機械一直非常重視西北地區市場的發展,並依托深耕市場的代理商隊伍,推動了西北地區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詳情]各位山工粉絲們,一年之計在於春! 擁有完美的開工,定會有輝煌的成功! 全新的山工機械設備,更加優惠的銷售政策, 沒問題,山工機械這就滿足你的急切願望! 青州、西安、西寧、太原。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