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言,北翼的中日韓顯然超過南翼的東盟,但也正因為如此,不僅中日兩個亞洲大國,韓國也在一定程度上抱有成為東亞區域合作核心的雄心。就國家規模、國際政治能力和發展潛力而言,中國無疑超越日本、韓國,但當前中國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國民收入又低於日本和韓國,暫時無力充當東亞區域合作無可爭辯的核心;日本、韓國當前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國民收入暫時高於中國,但國際政治能力和發展潛力又不如中國。由於錯綜複雜的曆史、現實國際政治經濟關係,中日韓之間這樣那樣的矛盾又相對突出,這些矛盾給了區域外大國參與的可乘之機,讓這些矛盾短期內得到解決的希望更加渺茫。在這種局麵下,目前與中日韓之間均不存在非常明顯的矛盾衝突、且不是任何大國潛在競爭對手的東盟成為各大國共同接受的東亞區域合作主導者。中日韓三國哪一方能夠成為東亞區域合作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哪一方能率先與東盟實現較高程度的經濟一體化,“先南後北”戰略的必要性也就在於此。
“先南後北”戰略是可行的,這是因為在經貿規模、潛力、人緣等各方麵,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都具備建設自由貿易區的良好基本麵。可以說,曆史和地緣天然決定了東盟是中國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首選合作夥伴。在實踐中,在域外大國中第一個同東盟確立麵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一個同東盟洽談簽訂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並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自貿區……所有這一切實實在在地顯示了中國對與東盟關係的高度重視。在國際某些勢力企圖策劃針對中國包圍圈的時候,強化與東盟之間的經濟聯係不僅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與日本、韓國相比,我國與東盟領土接壤,領海相望,更有地緣優勢。有此優勢,加上我國率先決策與東盟建設自由貿易區的先見之明和執行中的決心,也就無怪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進程遠遠領先於日本、韓國與東盟的類似進程了。
在亞太區域合作層次上,除了已有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機製之外,囊括東盟十國和中、日、韓、印、澳、新(西蘭)共十六國的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RCEP)也有較大發展潛力。在美國不斷高調宣示其“重返亞太”、美國某些勢力不斷提示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背景下,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談判必然會被許多人與美國積極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聯係在一起,必然會被許多人視為中國試圖與TPP競爭之舉。中國經濟自身的吸引力和RCEP從亞太經合組織繼承的某些特點也會構成其相對於美國主導的TPP的額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