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立城、以貿興市。近年來,圍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經濟總量持續穩步增長,產業布局得到不斷優化。據國家海洋局初步核實,2012年,上海市海洋生產總值5819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8.9%,成為支撐上海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
未來,上海將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製造業支撐的新型海洋產業體係。海洋現代服務業聚焦發展海洋金融服務、現代商貿、旅遊會展、信息服務及航運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發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先進製造業聚焦發展高技術和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裝備。通過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一帶三圈七片”的海洋產業布局,促進海洋經濟持續發展。
提一個“技術題”:一座海上鑽井平台的“壽命”有多久?答案為20年至30年。目前世界範圍內有600至800座平台,但已使用30年卻還在“服役”的平台比比皆是,“老齡化”相當嚴重。這又意味著什麽?當然是商機,尤其是對正在興起的上海海工裝備產業來說。
最近,上海海工裝備領域“雙喜臨門”。一喜是上海外高橋船廠設計和建造的自升式鑽井平台順利下水;另一喜則是上海振華重工自主研發建造的海上鑽井平台成功出售。
根據規劃,上海將重點開發海洋鑽井平台、水上工作平台等海洋工程裝備及其配套設備。研製大深度潛水器、海底管線電纜檢測裝置等海洋潛水和海底工程設備。到2015年,實現海洋油氣開采裝備、海洋工程作業船和輔助船、海洋工程關鍵係統和配套設備等三大板塊形成400億元產值。
世界級海工裝備批量造
海上鑽井平台“老齡化”帶來的商機,讓外高橋船廠、振華重工等紛紛渴望進入這個“藍海”。
這幾天剛剛下水的JU2000E型自升式鑽井平台,是外高橋船廠繼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海洋石油117”和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之後,開發建造的又一高端海洋工程。
為此,公司早就設立了海洋工程部,將海洋工程項目的經營、設計、采辦、建造、質量、安全、調試等各管理口的職能集中到該部,對項目實施封閉式管理,使相關人員全身心投入到項目建設中,保證了項目順利推進。
最近,外高橋船廠又與新加坡船東簽訂了“2+2”艘CJ46-X100-D型自升式鑽井平台的建造合同。至此,公司手持兩型自升式鑽井平台訂單達到了曆史性的“7+3”艘,形成了批量連續性生產。
港機巨人創新商業模式
而港機巨人振華重工轉型進入海工領域的方式,同樣充滿個性。他們大膽創新“先造後售”的商業模式,尚無用戶即開工建造鑽井平台,以實物產品在激烈競爭中取勝。最近,由振華重工自主研發、建造的首座海上鑽井平台“振海1號”,就出售給了一家新加坡公司。
原來,在這方麵振華重工有成功的先例。海工船舶事業部總經理曹劼介紹,幾年前,振華重工結合市場調研和自身技術水平,先後開工建造4艘3000噸起重鋪管船。2009年,當盧森堡客戶在中國尋找建造商時,大多數船廠拿出了紙質方案,而振華重工直接將客戶帶上了鋪管船,進行實物考察,這讓振華重工輕而易舉地獲得了訂單。在盧森堡鋪管船的“明星效應”帶動下,另外兩艘3000噸鋪管船也先後銷往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熱情”的市場反應證明“獨樹一幟”的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
因此,在鑽井平台領域,振華重工也希望將“振海1號”做成標準型號,然後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調整,主動引導市場。而此舉也取得了初步成功。今年,振華重工與歐洲用戶簽訂了“1+1”台400英尺鑽井平台訂單。
發揮滬企優勢做大做強
當然,無論是外高橋船廠還是振華重工的成功,都得益於自身過硬的能力。
在設計上,外高橋船廠堅定設計隊伍以“我”為主,在收集、分析韓國和新加坡等國設計資料的基礎上,提前組織設計標準的學習和應用工作。同時,將項目的重大設計、建造問題以子課題的形式進行歸類管理,及時總結工程項目的重大設計、建造工法並形成企業標準。
振華重工則注重“造芯”工程,加快自主研發海工核心配套件的步伐。“振海1號”的核心配套件國產化率高達50%。平台上的升降係統、鎖緊係統、樁腿等均由振華重工自主研發建造。其中,升降係統和樁腿相繼出口至新加坡和阿聯酋,其海工核心設備的建造能力得到了海工強國的認可。
對此,上海市相關部門建議,圍繞先進製造業,重點發展高端海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上海企業要充分發揮科研、人才等軟實力,發揮在技術集成、科研管理、科技攻關等方麵的優勢能力,實施科技和人才“兩大優先”戰略,積極推動海洋科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為提升海洋產業能級,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