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該如何探索新型國際化之路?中聯重科董事長兼CEO詹純新在18日召開的“中歐高層論壇——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上表示,“走出去”將不再意味著隻從中國出發,因為既是我們的目的地,也是我們的出發地。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關鍵還要走進去。
中歐高層論壇——對話中聯重科
詹純新認為, “走出去”意味著國際化,但絕不僅僅隻是把產品從中國賣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廠建到海外,而是去融入全球產業生態,去做一個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撐起世界級企業。所以,當中國企業的戰略、管理、技術、文化都以全球為維度時,“走出去”將不再意味著隻從中國出發——世界既是我們的目的地,也是我們的出發地。
走出去,名為“走”,實為“跑”;是進入國際大循環的競爭,是速度與耐力的比拚。在這場賽跑中,歐美跨國公司比中國企業起跑的時間早、速度快,管理理念、技術資源、本土化能力等遠強於中國企業。他們早已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打開通道,早已形成國際競爭和規則。
同一賽場、起點不同、速度不同、差距不小,這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麵臨的現狀。因此,起跑晚了別人幾十年的中國企業,尤其需要“跳級”發展,需要比別人更快的速度,需要走出一條新型國際化道路。如果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仍舊依賴於賣產品、派人員、建工廠,依賴於把在中國發展的老模式複製到海外,則無異於用“走”的速度在跑場上競爭,我們將永遠趕不上領先者的步伐,甚至會被越甩越遠。
詹純新表示,我們今天所說的這種新型國際化道路,是要謀全球而非謀中國,出發地不能僅僅在中國,更是在全球各地;這種新型的國際化道路,不能僅僅按部就班地等待自然生長和進化,更要通過借力來實現“跳級”式的發展。這個“力”,就是國際資本市場。借力國際資本市場,適時進行海外並購,才能使中國企業的製度、管理、技術、文化和價值觀高位對接、快速成熟,才能與跨國公司站在同一水平線、處在同一個重量級。一次跨國並購就是一次國際化的成人禮,就是一次跨越,就能不斷拉近與領先者的距離。
所以說,中國企業走出去,要以世界為維度,在資本市場的催化下,花開全球,跳級發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看,我們的出發地不僅僅是在中國,而在全球。
足夠多的事實表明,中國企業通過海外並購走出去了,但卻沒能融入當地社會,出現諸多的水土不服。詹純新認為,這個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了,卻沒有走進去。
詹純新進一步解析,中聯重科是一家專注於工程機械裝備研發製造的企業,年銷售收入接近千億人民幣。2008年金融危機前,中聯重科收購了當時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並成功進行了整合,使CIFA提前走出低俗。今年上半年,CIFA的利潤與金融危機前2007年同期相比增長50%以上。還在全球進行了技術買斷性的投資、與核心技術合作商建立了合資公司,在20多個國家設立了25個自己的獨資或合資公司。
基於自身的思考和實踐,中聯重科體會到,包容、共享、責任、規則和共舞是“走進去”的關鍵,公司稱之為跨國並購的五項基本原則。包容就是用尊重、理解和主動適應達成文化的融合;共享就是成果、風險共擔,打造利益的共同體;責任就是用負責的行為,贏得當地的尊敬;規則就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共舞就是並購後重新定好角色,定好流程,各就各位,各施所長。
中聯重科至今沒對CIFA公司派駐一名中方員工,但CIFA卻在嚴格按照中聯重科的製度體係運行;雖然CIFA是獨立的法人,但每年會接受中國總部的全麵審計,對規則執行情況進行複盤;雖然遠在萬裏之外,但CIFA每天的運作都與總部遙相呼應,步調統一。
走出去,不僅僅是從中國出發;走進去,遵循五項基本原則。這是中聯重科從實踐中得來的體會,這兩點體會也幫助中聯重科既走出去了,也走進去了。
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參加了論壇並盛讚了中聯重科新型國際化模式。中歐國際商學院教授、三一重工獨立董事許定波表示,中聯重科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典範,是最早走出去的一家優秀企業,這是我們非常自豪的,並非常讚同詹純新“中國企業走出去關鍵是走進去”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