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了80%的就業、60%的GDP和50%的稅收,獲得的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比例僅為20%多一點,久拖不決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昨日迎來“金融班底”大會診。
7月1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央行行長、三會(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主席悉數出席。一次會議匯集了一位副總理,四位“一行三會”一把手。在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會議中,此次會議的規格之高,創下了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的紀錄。
馬凱表示,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已經連續4年實現了“兩個不低於”(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增量),不斷取得一些積極的成效。但是與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相比,還明顯不相適應。
馬凱要求多措並舉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一行三會負責人則分別從各自部門出發,提出了下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設想。包括推動證券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等業務,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範圍,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準入標準等具體措施均有提及。
“一行三會”合力
“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有利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此次會議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將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製的引導作用,對中小金融機構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小微企業的信貸資金來源。
目前,中小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存款準備金率分別比大型金融機構低2個、5.5個和6個百分點。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不久前還表示,央行在執行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政策過程中,將銀行支持小企業和“三農”情況作為重要依據。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則表示,目前,銀行業已經連續4年實現“兩個不低於”。截至2013年5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從2012年末的21.95%上升到22.22%,較年初增加1.1萬億元,同比增長21.35%。
在此基礎上,銀監會還進一步提出“提高貸款可獲得性,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麵”的要求。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建設,積極拓展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證監會主席肖鋼說。
證監會目前啟動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對非上市中小企業非公開發行債券采用備案製,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肖鋼稱將推動證券公司開展資產管理、直接投資、承銷中小企業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他特別提到近期東方證券公司對阿裏巴巴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資產進行證券化,為支持眾多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融資進行了有益嚐試。
破題“缺信息、缺信用”
一直以來,銀行不願意給小微企業貸款,無外乎兩點原因:成本高、風險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內銀行無一例外地從內部改革出發,改造流程,開發產品,以期走出適宜小微客戶特色的商業模式之路。
例如,上述會議上,工行行長易會滿就表示,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特點,工行組建了服務小微企業的獨立體係,並不斷完善內部管理體製和運營機製。“在信貸資源配置上,每年為小微企業配置專項信貸規模,保障業務發展需要。”
“小微企業融資難,表麵上看是缺錢,實質上是缺信息、缺信用。”馬凱則表示,要著力強化對小微企業的增信服務和信息服務。
這一理念的提出,打開了原有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思路,使得破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努力,由此前單純聚焦於銀行層麵,外延至征信、擔保等非銀行領域。
馬凱提出,通過第三方提供信息和增信服務,解決好“兩缺”問題,從而形成“小微企業—信息和增信服務機構—商業銀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機製,是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舉措之一。
具體來看,解決缺信息問題,就是要通過平台建設和機製安排,將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人才、交易等信息記錄下來,使之規範化、數字化、公開化,變無規律為有規律,變不可考為有證查,變不可知為能可知。馬凱對此的概括是:成為銀企雙方的共享共知信息。
“防控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核心在於解決信息不對稱。銀行需獲得大量貸款企業經營、財務數據,並保證數據真實、可信。”雲南一位國有大行人士稱,但目前,銀行從征信係統內能查詢到的信息還十分有限。
馬凱要求,人民銀行要加快建立小微企業信用征集體係、評級發布製度和信息通報製度;地方政府要搭建小微企業綜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注冊登記、人才技術、納稅繳費、勞動用工、用水用電、節能環保等信息資源。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昨日也表示,下一步,保險業將繼續開發適合小微企業的信用保證保險產品,穩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小微外貿企業的服務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