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日益開放的全球基礎設施市場,中國對外承包商與工程機械企業如何聯手,共拓國際市場?工程機械企業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產品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
在6月7日澳門召開的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部分嘉賓圍繞“國際工程承包與裝備製造業跨界合作”的熱點話題直抒胸臆。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盧山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近年來,通過科技創新,中國工程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在可靠性、操作性方麵都有了長足進步。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也帶領著國產工程機械設備"走出去"。可以說,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快速發展為國產機械設備的出口起到了助推促進作用。”盧山的話中流露著自豪。
國產工程機械獲得廣泛認可
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中國路橋的發展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成長曆程。據了解,目前中國路橋在5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企業從傳統的非洲、亞洲發展到中東歐地區、拉美市場。“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在伊拉克實施項目,建橋、修路使用的設備全是進口的。推土機使用日本小鬆,重卡使用沃爾沃,吊車也是日本牌子,幾乎全部是世界著名建築機械廠家的產品。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開始嚐試使用國產設備,像徐工生產的壓路機和推土機。”回想起往事,盧山感慨良多。
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一批新的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如中聯重科的迅速崛起,中國路橋使用的國內品牌設備越來越多。從以前全部使用進口設備到90年代中期嚐試使用國產設備,到現在國產設備的使用比例達到70%以上。中國路橋30年的發展見證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壯大曆程。“現在,我們不僅自己使用國產設備,還代為業主采購。2008年,為安哥拉采購了4000萬美元的徐工設備;2012年,為白俄羅斯項目采購了3000多萬元的設備。現在,項目上使用的卡車幾乎都是中國重汽(000951,股吧)和陝汽的。”盧山強調,國內工程機械製造業通過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已經獲得了工程承包商的廣泛認可。
核心技術與售後服務尚存提升空間
“為什麽我們還有30%的設備采用國際品牌?比如平地機一般都采用卡特彼勒和沃爾沃的產品,國內裝備製造業的同仁們也承認這些差距。如果能夠在關鍵技術上獲得一些突破,我們的國產設備使用率還能夠進一步提升。”
盧山介紹,近幾年,中國路橋的設備采用總部集中采購方式,減少了采購成本;通過區劃的設備控製,做好設備管理。“我們在東部非洲、西部非洲、中亞地區建立了若幹個設備管理中心,一些大型設備的調劑基本上在這些中心進行。”據悉,目前,中國路橋通過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已完善了總部與各個中心的設備管理體係建設。通過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自身的設備管理水平。
近幾年,國內工程機械製造業通過國際並購獲得了一流的品牌和技術,憑借各自的優質產品取得了國際承包商的高度認可。麵對國內工程機械製造業突飛猛進的發展,盧山提出:一是要樹立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規避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各個企業在自身基礎上練就技術絕活,價格仗沒有贏家隻有輸家;二是要強化銷售服務。雖然目前國內一些工程機械製造商的服務確有進步,但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三是要完善產品細節,力爭打造競爭力更強的國產機械產品。通過產品創新,一機多能;在發展中國家,注重推出環保產品,讓國產工程機械製造商與中國工程承包商共同關注企業社會責任,一路同行。
2013年上半年,小型工程機械產品的熱銷成為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關注的焦點。智能化、小型化仿佛成為了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小編不得不提醒沉浸在喜悅中的企業,智能化是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但是小型化絕對不會是工程機械企業未來發展的唯一方向。或許,這隻是現在這個特定時期的特定熱銷產品。當下,隨著城鎮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機械代替人工勞力已經成為大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小型工程機械產品的走俏,但是僅僅靠小型工程機械產品的熱銷就為整個行業帶來大複蘇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延安城管”很強大,小型與大型的機械誰更強大,管住施工市場。“春蘭秋菊,各有其芳”,不能偏靠在小型機械上,大型挖掘機也有它不可或缺的一麵。
小型挖掘機天生的“缺陷”
受新城鎮化推進的影響,國內的各大主機生產廠家,不約而同的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小型挖掘機的推廣和加大同終端客戶的溝通上,尤其是一些國外品牌的主機廠家。最近一段時間,小型挖掘機的熱銷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實際上自2012年底開始,隨著水利部加緊布局新一輪的春冬季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超3000億元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對小型挖掘機銷量的拉動作用明顯。同時,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成本的升級,企業越來越趨向於使用機械設備代替勞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小挖市場需求。但是,大、中型挖掘機利潤豐厚但銷路受阻,小型挖掘機雖然適銷對路,但必須麵對賣得越多賠得越多的窘境,還該不該繼續發展小型挖掘機?
國外大型液壓挖掘機
隨著液壓挖掘機大量進入市場的快速發展,大型液壓挖掘機也越來越受關注。那麽國外的大型液壓挖掘機的發展概況是怎樣的呢?國外大型液壓挖掘機的開發大約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1979年,日立建機成功開發了UH50型正鏟超大型液壓挖掘機,鬥容量達8.2m3,工作重量175t。
1987年,當時世界最大的日立EX3500型正鏟超大型挖掘機(鬥容量18.8m3,工作重量330t)在日本開發成功,並在這一年又開發了鬥容量22m?,工作重量420t的EX4200型正鏟超大型挖掘機。此時世界其他公司也相繼開發出超大型液壓挖掘機,如小鬆PC1600型、卡特彼勒5130型,利勃海爾R992型、R994型,特雷克斯(收購O&K)RH20C型、RH90C型等。1990年以後,超大型液壓挖掘機的鬥容量不斷增加,達到了50m3以上;機重不斷加大,達800t以上,目前已經形成超大型礦山型與土方型液壓挖掘機係列。
經過30多年的發展,超大型液壓挖掘機的最大工作重量已突破900t級,直逼1000噸,鏟鬥鬥容達50m3。生產超大型挖掘機的廠商主要分布在德國、日本、美國等工程機械製造強國,著名的生產企業有利勃海爾、卡特彼勒、日立、小鬆等公司,呈現“四足鼎立”的態勢。2012年,現代在法國展推出了首個超過100噸的挖掘機R1200-9。全球最大噸位的挖掘機為特雷克斯RH400(現卡特彼勒6090)液壓挖掘機,重980噸。(編者注:卡特彼勒6120BHFS型超大型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已對外展出,將於2014年正式投產。其重量為1270t,發動機輸出功率3360kW,鬥容量根據物料的密度可達46~65m3。)
大型液壓挖掘機有市場待開發
近年來,有人說由於小挖的火爆銷量,大挖一度被“打入冷宮”,其實不然,國內外大型礦山及水利工程建設用的非公路自卸車在不斷向大型化方向發展,為了適應自卸車大型化的趨勢,保證在聯合作業中與自卸車相匹配,超大型挖掘機勢必提高鬥容量,使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增加,從而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因此,超大型挖掘機的需求日益旺盛。隻是因為這些龐然大物不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所以這部分市場很容易被忽視。
目前,超大型挖掘機為了獲得最大裝載能力,大部分采用的是大容量正鏟鬥。隨著液壓挖掘機技術的發展,超大型反鏟液壓挖掘機開發與市場需求增加引起了行業的關注。6月3日,龍工想紫金礦業交付了首批定製的大型挖掘機,這不禁讓當前大小挖“冷熱不均”的局麵得到緩解。據了解,龍工方麵根據紫金礦山作業的特別需求,精心研製適合礦山作業的大型工程機械設備,而紫金礦業也已進行了部署,今後所有礦山新增設備全部使用龍工品牌。如此說來,“冷熱不均”隻是在於企業是否真正的用心。礦業集團是大型工程機械產品的主要購買者,如何打動他們,如何贏得這部分市場,工程機械企業們需要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