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上個世紀末僅為少數一線城市擁有的地鐵,正向眾多二三線城市擴散。
江蘇省發改委消息顯示,2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批準徐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3~2020年),徐州市成為南京、蘇州、無錫、常州之後,江蘇省第5個獲批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三十五個與地鐵結緣的城市。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去年5月國家“穩增長”政策實施後,全國有包括常州、廈門、沈陽等14個城市的近期地鐵規劃或規劃調整方案獲批,涉及總裏程達993公裏,總投資額達7283億元。如果加上正在施工建設的地鐵項目,投資額達1.5萬億以上。
投資超1.5萬億
截至目前,中國已有35個城市與地鐵結緣,這些城市包括4個直轄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深圳5個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省會城市,以及蘇州、東莞、無錫、常州等經濟總量龐大的地級市,基本囊括了中國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12年9月底,我國大陸範圍內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的城市共有15座,運營線路總計59條,運營長度總規模約1746公裏,運營車站總數1143座。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正在施工建設的地鐵線路超過70條,總投資額達8000多億,如果加上已經獲批的項目,投資額達1.5萬億以上。
大規模地鐵建設的開展,對相關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例如在車輛采購方麵,目前城市軌道車輛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這一市場基本由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兩家瓜分。“越來越多的城市修建地鐵,對南車未來的發展有很大好處。”中國南車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龐大的地鐵大軍中,很多城市都是在2008年之後的兩輪投資高峰中獲批的,包括寧波、無錫、長沙、鄭州、福州等二線城市均在當時加入了地鐵建設大軍,至2009年6月,加上原有的城市,獲批建設地鐵的城市達到了23個。
去年5月“穩增長”政策實施後,又迎來了一股建設地鐵熱潮,在去年5月後規劃獲批的14個城市中,常州、廈門、蘭州、太原、石家莊、烏魯木齊和徐州7個城市首次獲準建設地鐵。
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係主任毛保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地鐵集中上馬,確實有促進經濟發展、穩增長方麵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很低,在需要投資拉動的情況下,把錢投到這個方麵來,解決老百姓的需求,是風險最低的一個選擇。
“很多獲批的城市,交通問題已經很嚴重了,機動車增加很快,如果不解決,城市運行效率下降會是一個很大的浪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孔令斌說,這才是這些城市需不需要建地鐵的前提,“如果說為了這一輪增長去投資並不需要的地鐵,或者建了以後客流很低,這就是浪費。”
中等城市地鐵潮
值得注意的是,徐州也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三線城市中首個獲建地鐵的城市,未來將有更多這樣的中等城市加入地鐵建設大軍,目前包括南通、煙台、唐山、包頭等城市正在規劃建設軌道交通。
按照2003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城區人口應在300萬人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於GDP和財政收入這兩項指標,很多城市已經遠遠超過,因此不少專家呼籲,應適當降低建設地鐵的城區人口標準,地鐵建設應當適度超前,而不是等到主城區人滿為患再造。
此外,在現實操作中,城區人口如何計算也是一大問題。例如,以城市所設的區的人口計算,盡管有些城市的區是撤縣(市)建區而來的,很多人口還是農村戶口,有的區距離中心市區很遠。
毛保華說,未來中國會有更多二三線城市加入軌道交通,現在很多二三線城市發展很快,地麵交通問題很多,上述幾個指標可以並列、互補,並不是“一刀切”,“需不需要建地鐵關鍵看它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
孔令斌說,城區人口隻是一個指標,相比之下更關鍵還是要看客流走廊的規模。“當初隻是為了控製地鐵冒進才出的政策。但實際上不同的城市差異很大。比如帶狀城市,可能規模很小,但走廊的客流量很大,需要軌道交通去解決這樣的問題,蘭州就是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