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今年57歲,年近花甲但神采奕奕,被人稱之為“收購之王”。他所打造的企業順風順水,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領軍企業。盡管一切看似理所當然,但在他回憶起這幾年走過的那景,依然心有餘悸。30日下午,詹純新在全球CEO發展大會上,分享了他在中聯重科中的艱難時刻。
中聯重科詹純新
1992年,37歲的副院長詹純新帶著7名技術人員,借款50萬元,成立中聯重科;2000年10月,中聯重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中聯重科聯合金融投資機構弘毅投資、高盛、曼達林基金與CIFA正式簽署整體收購交割協議,以現金收購的方式,正式完成對CIFA股份的全額收購,全球最大規模混凝土機械製造企業由此誕生。這也是迄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最大的一樁海外並購案。
“大家可能覺得中聯重科很順,無論是體製改革,還是資本運作,幾乎都是每次都踩到點子上,其實不然,中聯重科的每一步都非常困難。”詹純新用這句話為他的故事開了頭。“在中聯重科這些日子,我曾經哭過兩次。”說完,他淡淡地笑了一下。
據詹回憶,他的第一次嚎啕大哭發生在2000年中聯重科上市的時候。“記得當時是在2000年6月份,我們覺得企業很好,很自信,可以從容上市,可沒想到第一次審發會居然沒被通過。”如若第二次審發會再沒通過,中聯重科將失去上市指標,之前為了準備上市所花費的幾千萬元經費也麵臨著打水漂的風險。“幸虧第二次通過了,當時是上午開會,中午通過,到下午,我把自己關在酒店的房間裏麵,嚎啕大哭了一次。”這是詹純新第一次痛哭的經曆。
他的第二次痛哭,與中聯重科海外並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生廠商CIFA這件事有著密切的關聯。
2008年,經濟危機大行其道,就在這一年,中聯重科準備並購意大利混凝土機械生產廠商CIFA 。“當時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要收購CIFA。”詹表示,經濟危機正處於發酵時刻,可若想要完成收購,必須盡快和對方簽字。“有人曾提醒我一定要考慮清楚,中聯重科的淨資產隻有30多個億,這筆交易有可能瞬間將公司拖垮。”
詹坦言,由於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對方企業總價值高達5億多歐元等方麵的影響,並購期間他麵臨著很大的風險和壓力。
“收購簽字是在米蘭的律師樓裏,情景很有意思。”詹慢條斯理地向聽眾描繪起當時收購時的情景:中聯重科作為買方被安排在律師樓的三樓,CIFA的股東處在二樓,二樓的股東們西裝革履,興高采烈,早已備好慶功酒,而三樓的中聯重工卻是另外一番情景。“當時6月份的時候,金融危機已經來了,我們卻還要從銀行調集資金,這個字簽下去之後,幾十億的資金就從三樓流向二樓。”據他的回憶,簽完字以後,二樓的股東心花怒放地拿出酒和他們慶祝,但中聯重科的人顯得忐忑不安。“雖然不安心,但這個酒還是得喝。”
簽字之後,詹回到廠裏,下到車間,發現工人開始不搭理他。回到辦公室,無論是工程師還是管理人員,都表現出同樣的冷漠。下班後,詹回頭看了公司,心中產生懷疑。“在公司裏沒人搭理我,工廠的產品我也搬不走,雖然我實實在在掏了幾十個億,但是感覺像是買了一堆不是我的東西,我在想這個公司到底是不是我的。”
就在收購完成一個多月以後,金融危機開始席卷全球,中聯重科的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他聽到這些問題後,一個人待在車裏兩個多小時,鬱悶不已。“當時我在想,這些倒黴的事怎麽會落到我的頭上。”
收購CIFA後的第二年,中聯重科由於資金緊張需要進行定向增發。“中聯重科從2000上市後至2009年的9年間,從未進行過再融資,靠著第一次融資獲得的6億資金一直滾動發展了9年,08年又收購了CIFA,企業真的太需要錢了。
”當時做出定向增發的決定讓他心神不寧,倘若09年年底完成不了定向增發,等待2010年財報出來之後,將會麵臨更大的問題。“時間緊迫,但所有人都灰心喪氣覺得完成不了,我拍著桌子說,你們都回去,我自己做。當所有人都離開房間後,我自己一個人在那兒哭了。”所幸的是,在09年審發會最後一次討論會議上,定向增發這個請求通過了。詹笑著說,那次事件是他在中聯重科期間第二次痛哭。
中聯重科完成收購之後,也就是在2011年1月,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親自為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頒發“2010年萊昂納多國際獎”,使其成為首個獲得該國際獎項的中國企業家。根據中聯重科30日披露的最新財報顯示,中聯重科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逆勢增長,營業收入和利潤收入同比增長雙雙超過15%,成為行業中,是行業中唯一一家收入利潤雙增長的企業。
“關於企業家精神,我覺得除了要有學習的精神、創新精神和執著精神以外,還要有敬畏精神,企業家必須敬畏法律、敬畏市場,這樣企業才可能走得更遠。”詹純新在演講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