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這一頁翻過去了。走進2014年,全世界正以充滿希望與不確定性的姿態迎接新一年的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 。
在經曆全球危機重創後,主要發達國家正逐漸走出過去3年的低增長,步入緩慢複蘇與增長的新階段。新興市場在保持危機後數年內相對穩健的表現後,過去半年卻在“縮減QE(量化寬鬆)”的陰影下經曆了一波動蕩。
回顧整個20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認為,全球經濟複蘇贏得了動力,但世界經濟仍然沒有達到馬力全開的狀態——未來幾年可能依然動力不足。IMF的最新報告預測2014年全球GDP將增長3.6%。這個數字雖相當漂亮,但仍低於約4%的潛在增長水平。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還是發展中經濟體都還有更多工作要做。IMF副總裁朱民前不久對記者表示,今年全球金融經濟的基本格局是“再調整”,包括三大結構調整:全球金融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經濟與貨幣周期的結構調整。這些調整將為2014年帶來更多的希望和挑戰。
全球貨幣政策“分道揚鑣”
2014年全球經濟政策最明顯的一個趨勢是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的“分道揚鑣”:美聯儲將從本月起開始將QE3每月的購債規模從850億美元減至750億美元。但日本央行正在貨幣寬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歐洲央行仍然麵臨進一步寬鬆的政策壓力,英國央行在短期內也不會開始收緊政策。
由於宏觀數據見好,美國經濟正強勁複蘇,即使美聯儲開始縮減QE,但“縮減”並非“收縮”,今年美國的貨幣政策整體上仍將保持擴張性。經濟學家們普遍預期QE將持續至2014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加息則可能要至少到2015年。
盡管日本央行的“量化與質化寬鬆(QQE)”貨幣政策正幫助日本穩步走在擺脫通縮的道路上,但去年4月起執行的消費稅可能會扼殺經濟複蘇的萌芽,市場預期日本央行今年夏天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寬鬆規模。
在歐元區,隨著通脹率下行至1%以下,歐洲央行仍有空間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降低資金成本,提高中小企業獲得信貸的能力。
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受外部條件的影響各不相同,政策差異性在2014年或將繼續。更容易受到美聯儲縮減QE影響的國家往往是那些曾有過信貸泡沫史、資本賬戶開放、高額經常賬赤字和外債的國家,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土耳其等。
花旗在其最新全球經濟展望中預計,2014年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不大可能出現轉折性的變化,財政政策緊縮也不至於影響經濟複蘇。新興市場經濟或受美聯儲縮減QE的幹擾,但重陷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盡管貨幣政策不如2013年寬鬆,財政政策緊縮卻會有所改善,結構性改革雖緩慢但仍有可能在全球的不同角落生根發芽。
因此,從宏觀經濟政策整體來看,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在內的三大政策走向將助力全球經濟複蘇。
結構性改革挑戰
在增長回暖的同時,2014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將麵臨結構性改革的挑戰,其中改革順序和執行力是關鍵。
全球經濟結構調整最艱巨的任務還在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在經曆過去的強勁增長後,從2011年開始不斷放慢增速,如今開始平穩,繼續下滑的風險已較小。
朱民同時認為,新興市場的財政空間正急劇減少,貨幣政策擴張得很厲害,經濟結構麵臨挑戰。所以,2014年新興市場要繼續穩住發展,必須應對結構性挑戰。
他強調,新興市場的結構性改革包括重建財政空間、重新緊縮貨幣政策、加大結構調整,包括對市場和基礎設施等一係列結構調整,才能把經濟穩住。
中國經濟麵臨三重挑戰,即如何在控製信用和房地產泡沫的同時避免金融緊縮和周期性經濟失速。中國政府擁有別的國家所沒有的中央計劃工具和機製,或可以從“金融過度”中實現有控製的退出,但仍存在經濟和金融市場出現劇烈調整的風險。
新的增長點在哪裏?新的政策工具在哪裏?新的創新和勞動生產率發展在哪裏?朱民認為這是2014年全球從周期性角度需要重新考慮的一個重大問題。
而這些問題,也將成為今年全球決策者們最艱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