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結合自身企業特點、積極實踐科學的質量管理理念、方法與技術,堅持並靈活運用各種質量管理手段,提高企業管理決策水平、經營水平並不斷完善產品質量,在大幅度提升企業經營業績的同時,也在不斷引領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這是今年年初,2012年度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中國傑出質量人獎”花落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時,評選方對於中聯重科的評價。作為帶領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內陸省份到國際市場的傑出舵手,詹純新當之無愧。
從工程機械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7名技術人員、50萬元借款的院辦小企業,到如今員工3萬多人、總資產800多億元、年均6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的A+H股上市公司,詹純新的創業史早已如同傳奇般被廣為頌揚。21年的發展,中聯重科是如何做到堅持“質量贏得未來”的堅定信念?如何造就了20餘年長盛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如何做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進中聯重科,探究中聯以質量為生命的心路曆程。
質量零缺陷:高標準締造“中國製造”
著名的“木桶理論”指出,木桶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木板。對於企業而言,“質量”就是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塊。不論在任何時候,企業隻有靠質量才能贏得市場。
詹純新深諳這點,所以他提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是“質量管理”,尤其是“零缺陷”質量管理原則,要樹立中聯重科特有的質量責任觀和價值觀。從2007年開始,中聯重科引入美國質量大師克勞士比“零缺陷”質量管理的理念,並通過舉辦“創建零缺陷文化高層研討會”和全員零缺陷質量文化培訓,使得“零缺陷”質量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廣泛傳播,改變和提升了員工的質量觀念和質量責任感。
2012年,在行業普遍失速的情況下,中聯重科實現營業額480.71億元,實現淨利潤73.30億元。中聯重科之所以能夠連續保持營收與淨利的“逆市”雙增長,依靠的就是不斷強化的企業質量管理。
一直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麵臨著物美價廉“中國製造”的尷尬局麵。
沒有誰曾想到,創立之初隻有50萬元借款的中聯重科,會在今時今日成為全球排名第六的國際工程機械品牌。不少人疑惑,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文化差異造成溝通融合障礙的今天,中聯重科手握什麽秘訣,讓老外讀懂了中國人,並在高手如雲的國際市場分得一杯羹?
詹純新向記者坦言,事實上,一開始大家根本不知道如何與老外打交道,也交了不少學費。麵對全球市場,尤其是要求苛刻的歐洲市場和製造強國日本市場,他們始終抱著一個信念,那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出中國工程機械的最高品質。憑借卓越的質量和優異的表現,中聯重科消除了“門第之見”,代表“中國製造”贏得了國際市場的信賴,也為中國工程機械向海外市場開拓,打下了基石。
靠著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中聯重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公司準確把握住每一次改革時機,通過上市、改製、引進投資者,構建共同發展平台,完成了從研究院到國有企業、股份製公司、跨國公司的“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