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作為牽頭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就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相關內容進行解讀,並對重點工作做了全麵部署和安排。
《指導意見》下發後,工信部黨組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進行了全麵部署和安排,要求認真抓好《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積極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出席電視電話會議講話時指出,黨中央強調,當前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解決得不好,不僅現存問題難以緩解,而且會引發諸多新矛盾甚至導致經濟危機,影響經濟發展進程。
為此,相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紮紮實實做好《指導意見》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形勢嚴峻 任務緊迫
產能過剩問題是社會發展中一個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經濟現象。我國以前也多次出現過,但像目前這一輪範圍如此之廣、數量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深的產能過剩還不多見。
朱宏任指出,當前我國部分行業供過於求矛盾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據統計,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於正常水平。一段時間以來,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這種狀況持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麵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大局。
朱宏任分析指出,當前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是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製機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方麵反映了我國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經濟體製轉型與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麵也暴露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和矛盾。
種種事實表明,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一些企業對市場預期過於樂觀,盲目投資,加劇了產能擴張;部分行業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低,沒有形成由優勢企業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導致行業無序競爭、重複建設嚴重;一些地方過於追求發展速度,過分倚重投資拉動,通過廉價供地、稅收減免、低價配置資源等方式招商引資,助推了重複投資和產能擴張;與此同時,由於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後,政策、規劃、標準、環保等引導和約束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發揮,投資體製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不到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健全,市場機製作用未能有效發揮,落後產能退出渠道不暢,也導致了產能過剩矛盾不斷加劇。
鑒於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和潛在的破壞性,朱宏任強調,相關部門必須從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的重要性,並要認真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和實施,全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把政策落到實處
《指導意見》是我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它的出台對於我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而打造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圍繞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以及管住控製增量、調整優化存量、建立長效機製等要點,《指導意見》明確了八個方麵的主要任務。同時,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要求,還提出了九個方麵政策措施。對此,工信部要重點抓好的工作包括:
一是堅決遏製產能盲目擴張,妥善處理違規產能。
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處理在建和建成違規項目則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工信部將指導地方政府按照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行業發展規劃要求,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行業規範和準入條件,製定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對在建和建成違規產能提出清理整頓意見。同時,聯合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職能部門,在委托谘詢機構評估的基礎上,分類出具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