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發布《再製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啟動再製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
“這個在國外都不是新玩意兒了,隻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一位機械代理商如此表示。與國外市場相比,中國的再製造業尚處於起步階段。
2009年,三一重工入選國家工信部公布的首批35家再製造試點企業行列,並在同年成立了專門的工程機械再製造公司。此後,開始在各地投巨資涉足再製造項目。
近日從三一重工獲悉,其再製造主要業務包括泵車、拖泵、車載泵和攪拌車等混凝土設備的再製造,目前,已在浙江、安徽等十多省區有機械再製造項目或基地。“再製造這塊我們一直在搞,主要從失效零部件增材和性能恢複兩個方麵實現。”三一重工內部人士如是稱。
再製造是將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複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製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外界預計,國內再製造業空間巨大,預計到2015年,再製造行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500億元。
但現實是,想要切分再製造這塊大蛋糕,並不太容易。在機械再製造領域,目前,即便起步較早的三一重工,幾年下來仍然進展不大,“這個行業才剛剛起步,考慮到投入和產出,我們也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可以講的東西不多。”前述三一重工人士說。
“國內再製造聲勢不大,做得好的也沒有幾個。”上述機械代理商表示。
根據三一工程機械再製造公司官網介紹,其再製造主要從失效零部件增材和性能恢複兩個方麵實現,目前已采用機加法、變形法、粘修法、電刷鍍、噴塗法和表麵熔覆等技術使失效零件達到或接近新零件的性能。
但據行業人士介紹,在關鍵核心零部件上,想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幾乎不可能。“一個用過的零部件,經過清洗、換件調試、噴漆就出場了,你會把它當新的用嗎?”
另一位機械終端用戶亦表示,“再製造已經接近於成品製造了,有些工序的工藝反而要求更高,國內很多企業想做再製造但技術跟不上。”據了解,一般物品在製造時可以隨意成型,但再製造要在磨損的基礎上補充材質進行維修,要有技術參數和工藝支持。
事實上,再製造遲遲沒有實質性發展,原因遠不止技術層麵的製約。前述機械代理商曾就再製造發展現狀專門出國考察,他介紹,“以舊換再”的模式在歐美國家已經很成熟了,但國內普遍將再製造產品認為是二手貨翻新的東西。
目前,工程機械市場上再製造產品的價格大概是新機的80%。但在這一價位下,終端用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遠遠要高於再製造產品。“很多用戶對再製造機械的性能存在著一定的疑慮,他們有時候寧願多花錢也要購買新機。”行業人士稱。
為了鼓勵再製造業,國家此前曾出台多項政策,眼下推出的“以舊換再”工作,即是對再製造業的又一促進。“希望國家扶持負責任的翻新或者再製造企業,雖然對中間商可能不利,但對客戶我覺得還是利大於弊。”前述代理商表示。
根據通知,以舊換再除了對推廣企業、產品及舊件回收提出了嚴格的條件外,國家還明確補貼種類將由五部委確定,具體企業和產品型號將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確定。中央財政對每類推廣再製造產品的補貼,原則上不超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