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稱,從卡特彼勒公司到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美國的工業企業已經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帶來的影響及其對大宗商品的衝擊效應。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7月28日刊文稱,中國經濟呈兩位數增長的日子顯然已經結束了。隨著決策者試圖讓經濟發展重心從增加信貸和基建投資轉向促進消費需求,礦業公司及其工業供應商和一些運輸企業不得不作出調整。
瑞士百達銀行亞洲戰略分析師勞倫特·戈丁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自2009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穩步下滑凸顯建立在資本支出基礎上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顯疲態。”他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下滑到6%至7%,而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正通過大宗商品對其他地區的經濟產生衝擊。
報道稱,事實上,近期像弗裏波特·麥克莫蘭銅金公司和皮博迪能源公司這樣的礦業公司已經宣布計劃減少資本支出。
報道指出,以路透CRB商品指數來衡量,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下跌了將近6%,自2011年中以來已經下跌了將近20%。
天富資本公司常務董事戈登·約翰遜表示,問題出在中國身上。他說:“因為收緊信貸,你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有了顯著放緩。這對大宗商品部門產生了影響,但沒有在股價或市值上反映出來。”
報道說,卡特彼勒公司不是唯一感受到衝擊的采礦設備供應商,其瑞典競爭對手阿特拉斯·科普柯和桑德維克公司在季度報告中也強調來自采礦企業的客戶需求下降。這幾家公司加起來在全球地下采礦設備供應市場中所占份額超過一半。
桑德維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奧拉夫·法克森德說,隨著采礦業注重控製成本和提高資本效率,“在我們的這部分業務中,來自礦業公司的低投資水平仍然值得注意”。
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甚至對美國鐵路業也產生了衝擊。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首席執行官威克·穆爾曼表示:“我們的瞄準冶金市場的出口煤經銷商可能比其他一些經銷商日子更加難過。”
報道指出,他認為主要原因包括來自中國的需求減少,澳元疲軟加強了澳大利亞的競爭優勢,以及歐洲經濟萎靡不振。他表示:“真正影響全球冶金煤價格的是全球經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