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產能問題的討伐,就像頭被撞時出現頭頂的無數個圈,撞一次,出現一次,可能圈圈會很快消失,但疼痛卻長期存在。每次環保局有些小政策,或者需求上有了什麽變化,產能的問題都會重新被拿出來說,在對待產能下降的問題上,大多數商家的想法跟世界上所有的女人總是企圖改變一個男人的想法一樣,幼稚可笑。他們多年的努力,最後都隻會證明一件事,改變不了的是男人,停不下來的是產能。
7月上旬的時候,我國粗鋼日均產量開始有所下滑,但是僅僅一個旬的粗鋼產量下降並不能說明什麽。據數據統計,2012年我國鋼鐵產能高達10億噸左右,市場需求卻隻有7.2億噸,今年上半年,1-6月全國粗鋼產量增長7.4%,然後下遊鋼材市場的去庫存花速度卻總體來說較為緩慢,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這也進一步凸顯經濟結構調整任務的艱巨性。
產能過剩問題越發嚴重,對我國鋼鐵企業生存狀態來說就越不利,常年來,鋼廠持續的生產並沒有使企業獲利。國內鋼鐵行業權威研究員馬忠普先生曾分析,“在市場機製不健全的情況下,僅僅試圖通過解決產能過剩來解決企業危機和虧損問題是不現實的”但是筆者要說的是,如果產能過剩的問題不能解決,我國鋼鐵行業又談何利潤呢?
看近日的消息,有分析師稱,隨著一係列嚴厲的環保政策來襲,多舉齊下,鋼鐵產能或能得到遏製。但真的是這樣嗎?筆者認為,這種猜測可能有點誇大了。首先,產能會得以持續,是因為鋼廠對後市看好,在GDP和稅收的誘惑下,在各種新舊項目的刺激下,才會選擇盲目的上馬新項目,加劇產能過剩。
而且,當下,似乎需求前景也十分好,不管是鐵路、城軌等等基建,又或是未來的城鎮化建設,這些對於鋼企來說,都是巨大的誘惑,而且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經濟逼近下限要穩增長以後,專家們表示,無論采取何種措施,投資將是短期內最有效的刺激手段。目前政策上傾斜較多的主要措施涉及到棚戶改造、鐵路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4G、節能環保、軌道交通)、擴大房地產企業融資等。第二輪棚戶改造即將拉開大幕,國務院已明確表示今後五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的計劃,另外,有預測稱,國務院確定今年改造的304萬戶棚戶區,至少可以拉動投資3000億元。如此樂觀的需求,實在找不到理由降低產能。
當然,不能排斥環保政策方麵如果真的發威,對鋼鐵行業也確實會有影響,今年以來,環保方麵,可以說對鋼鐵行業特別嚴格,從對霧霾天氣的治理,到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製定和即將推出,環保局一直高舉著嚴厲的環保政策的旗幟,盡管對三高行業鋼鐵有過嚴厲的舉措,不是限產也好,整頓也罷,但每一次都是不了了之,麵對這麽大張旗鼓而且來勢洶洶的政策,至少也要來一次厲害的,狠的,殺一儆百吧。但是從上半年的執行效率來看,似乎仍然是馬馬虎虎。一路壓迫,鋼廠一路高產,也就是到了7月上旬了,才有點點成效,而且這種減產的趨勢能不能保持還是另一回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先上車後買票”,這些都是鋼鐵行業不能說的秘密,所以說,如果你還指望現在那些環保政策你能壓製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隻能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另外,資金方麵,7月初“金十條”出來的時候,裏麵曾提到要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有人認為資金的緊缺會影響到鋼廠的產能,我想問,這有必然的聯係嗎?這一兩年的時間來,鋼鐵行業哪一天不缺錢?產能得到抑製了嗎?尼瑪呀,不說還好,一說滿滿都是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