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再論責任

導讀:中聯重科,中聯重科從誕生那天起,就被賦予了各種責任。股東要求有資本的回報;法律要求守法經營,規規矩矩做事;客戶要求守信重諾,以可靠的產品創造財富;行業要求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產業生態;員工要求安居樂業,得到穩定感和歸屬感;社會要求多行善舉,做一個好的企業公民。

 以曆史的眼光看人類社會發展,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判斷:責任締造文明。昨日之責任,奠定今日文明之基礎;今日之責任,推進明日文明之高度。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

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每個人都是責任的承擔者,這即是責任的普遍性。人人生而有責,更何況是職業人。從管理的角度看,責任是管理之基礎,執行之中樞。人人盡職盡責,則基礎堅實,中樞順暢,管理簡明,執行高效;人人放棄責任,則基礎動搖,中樞閉塞,程序冗雜,人浮於事。

 責任是生命線

 中聯重科從誕生那天起,就被賦予了各種責任。股東要求有資本的回報;法律要求守法經營,規規矩矩做事;客戶要求守信重諾,以可靠的產品創造財富;行業要求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產業生態;員工要求安居樂業,得到穩定感和歸屬感;社會要求多行善舉,做一個好的企業公民。這些來自企業內外的要求,都是企業應當承擔的責任。如果無力承擔甚至逃避這些責任,終將吞下因責任缺失而產生的惡果,危及企業生存。責任,是企業的生命線。

一名中聯人自進入企業那天起,也被賦予了責任。我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位置,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意味著不同的責任。企業的正常運轉,通過不同的崗位實現,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這是最基本的崗位責任;每個人在完成崗位職責的基礎上,自我管理,以身作則,主動補位,為公司的管理變革建言獻策,這是管理責任;貫徹“一切以市場為中心”的工作原則和檢驗標準,管理前移,不再有一線二線的區別,下一流程即是客戶、即是市場,以此提升執行力和工作的有效性,這是市場責任。真正對企業負責,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隻有企業更好地發展,個人職業生涯才會越走越寬。責任,是個人職業的生命線。

 企業是高度組織化的集體。企業興衰,人人有責,並不是一句空話,正是無數個體責任托起企業整體的運行秩序。我們強調個體責任的目的,在於明確責任、分解責任、落實責任;我們管理變革的目的,在於馭繁於簡,各司其職,各擔其責,決不容許無效的流程、無責的崗位、無製約的權力。

真正的威脅來自責任的缺失

在中聯重科的精神世界裏,“責任”無疑是一個關鍵詞。從我們科研院所的血統看,責任早已是一種基因;從我們成長的曆程看,責任已然成為一種動力;而當下,責任更是中聯重科的行動標準。因為心懷責任,才能贏得尊敬,持續發展,回饋社會。

處於國際化發展關鍵時期的中聯重科,麵臨的形勢更加複雜,挑戰更加艱巨。但企業成長的經驗告訴我們,外部的環境,競爭的殘酷,都不可能擊敗我們。真正構成威脅的因素,來自體係的內部,來自我們的內心,來自責任的缺位。

我們持續完善企業的管理製度、豐富企業文化,致力於打造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而無論是管理製度還是企業文化,最終指向責任。管理製度的實質,在於構建一個責權利體係,規範流程;企業文化的境界,在於讓員工共同恪守一個以責任為內核的心靈契約。失去責任,再嚴密的製度、再完美的文化,最終會因缺少最重要的那塊基石而轟然坍塌。

責任勝於能力

探究由於責任的缺失導致的對企業經營成果的侵蝕,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責任的缺位,導致了居功自傲,無所作為,得過且過;責任的缺位,也導致了瀆職懈怠,濫用權力,中飽私囊。這些問題的滋生,不斷侵蝕著企業的肌體,阻礙著企業的發展,甚至威脅著企業的生存。

企業之大,崗位之多,職責之廣,似乎不存在統一的衡量標準。然而,對責任的承擔,其本質是不變的,那即是:敬畏、勤勉、擔當。時刻懷有一種對崗位的敬畏,這是責任感的源泉;以勤勉為原則履職盡責,這是責任心的落地;甘於擔當、敢於擔當、樂於擔當,這是負責盡責的延伸。

敬畏、勤勉、擔當,更意味著一種行動。承擔責任,行勝於言。言必求實,以行證言。掛在嘴上,不如記在心上;記在心上,不如擔在肩上。那些天天把責任二字掛在嘴邊的人,不一定是負責任的人。

 敬畏、勤勉、擔當,與能力無關。我們主張,責任無輕重之分,責任勝於能力。對企業而言,一個高度負責的人遠比一個有能力而無責任心的人有價值。隻要懷揣著責任,事無巨細,都會精耕細作,都可臻於完善;自認為能力強、水平高的人,如果對崗位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畏心,就失去了行為準則,事事蜻蜓點水,結果南轅北轍,對企業很可能是一種災難。

 反思我們自身的工作,因為責任的缺失,有多少問題本可避免,卻又在不可避免地發生?又有多少問題,因為缺失1%的責任,給客戶、給企業帶來100%的損失?

問責與追責的法治

責任缺失的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非主觀故意。自身努力了,但可能由於管理經驗的不足、對市場規律的認識不夠,客觀條件的不具備,最終導致戰略發生偏離,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給企業造成損失。這種情況可以寬容,但必須問責,更要反省。二是主觀故意。利用公司賦予的平台和職權,利用公司的扶持政策或管理盲區,損公肥私,甚至打上“公司利益”的幌子、披上合理合規的外衣,通過灰色利益鏈侵蝕盤剝企業利益。這種情況不可容忍,必須通過企業的法治,嚴厲打擊。

 該不該問責追責,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從文化的角度反思,中聯重科的企業文化,以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作背景和根基,有豐富的儒家文化元素。而這種文化的基本假設就是“人性本善”,基本行為模式就是“與人為善”,即對人對事過度寬容,較少問責。這樣可能會把少數人的不負責任造成的損失轉嫁於集體,降低了不負責行為的成本,同時挫傷了負責行為的積極性。一個走向國際的企業,更需要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法治精神,而建立問責追責機製必是其中應有之義。

規範問責,嚴明公正。不敬畏責任的人,也守不住德行操守,最終會失去信譽和尊嚴;拋棄責任的人,也拋棄了企業對他的信任,也會被崗位拋棄。我們應當以責權對等的原則,建立問責追責機製。責任和權力相輔相成,要實現特定的目標,責任是中心,權力隻是條件和手段。有什麽樣的責任,才賦予什麽樣的權力;權力越大,承擔的責任也越大;職位越高,失責後處罰也將越嚴厲。失職失責,按照責權對等的原則,該罰的要罰,該降的要降,不負責行為帶來的損失,由不負責任的人來承擔。

嚴格問責,有責必究。我們應當以剛性問責的原則,建立問責追責機製。問責是落實責任的重要手段,宜剛不宜柔,宜嚴不宜寬。柔性的問責,其實是沒有原則的形式主義;剛性的問責,才能令行禁止,才能持續提升執行力。問責在嚴,應不問功勞苦勞,地位資曆,不搞將功抵過,含糊不清。惟有如此,才能起到警示、警醒的目的,才能讓每一個人敬畏責任,履職到位。

 三分能力,七分責任!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我們的員工尤其是幹部必須牢記,在公司利益麵前,再沒有其他私利!企業不需要得過且過的幹部,不需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幹部,不需要身居高位、隻知享受不思作為的幹部,我們需要為公、有功、讓公司放心的幹部。

 

標簽: 中聯重科
本文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3/201307/2013070216350252.shtml
新聞投稿: news@lmjx.net
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微信公眾平台
了解工程機械每日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lmjxwx
更多

看更多話題>>《每周話題》欄目 —— 最新鮮的話題 做專業的評論,每周三推出

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熱點新聞事件
第143期: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熱點新聞事件

“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討不及,朱黃敢怠。”——宋·高登《東溪集·朱黃雙硯》。 2017年即將匆匆走過,工程機械行業發生的哪些新聞事件值得我們一起關注呢?讓我們一起梳理下。閱讀更多>>

聚焦2017長沙配博會精彩看點
第142期:聚焦2017長沙配博會精彩看點

2017年12月第一周,有關2017長沙配博會的各種消息鋪天蓋地,成為了工程機械行業本周最有熱度的話題。中國路麵機械網記者親赴現場報道了展會盛況。 據本網前方記者報道,展會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三一、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山推、星邦重工等主機企業及300多家國內外配套件企業盛裝亮相,更有100餘家國際采購商現場采購。閱讀更多>>

2018中國挖掘機市場“徐州論劍”
第141期:2018中國挖掘機市場“徐州論劍”

2017年11月17-19日,2017年度中國挖掘機械行業第二十一屆年會在江蘇徐州隆重召開。中國挖掘機械行業製造商、代理商、配套廠商等企業高層領導相聚彭城,直麵發展難題,共同探求中國挖掘機械產業健康發展之路。閱讀更多>>

更多
複製鏈接 加入收藏
圖片資訊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再論責任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再論責任
2013工程機械新品湧現 高品質引領鋼鐵潮流 2013工程機械新品湧現 高品質引領鋼鐵潮流
玉柴首批YC6CL動力配套流網漁船在浙江試航成功 玉柴首批YC6CL動力配套流網漁船在浙江試航成功
三一獲津巴布韋史上最大訂單 三一獲津巴布韋史上最大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