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春夏之交,但我們卻不得不麵對煤炭市場的“隆冬”。
經曆了黃金十年,2011年11月起,煤炭產業形勢驟變,至今已持續一年又半。今年一季度,全國煤炭產業實現利潤總額680.9億元,同比下降34.1%,降幅又較上季度擴大4.5個百分點。
煤炭經濟景氣度的持續下滑,是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必然反映。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國內經濟形勢雖開始企穩,但上行壓力仍然較大,煤炭下遊的鋼鐵、水泥、建材、煤化工等產業的景氣度未出現明顯回升。從行業自身來看,供大於求局麵的難以改觀。
據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測算,2012全國原煤產量為38.6億噸,較2011年增加3.4億噸,再創曆史新高。而國外進口煤炭的源源湧入,更進一步加劇了煤炭供大於求的矛盾。2012年,中國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較2011年增加1億噸。而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口煤炭8000萬噸,同比又增加了30%。
有經濟學家曾預測,當前煤炭的困難將於明年有較大緩解,論據是中國經濟周期存在“8”與“4”現象:遇“8”年份下降,遇“4”年份則上升,2014年煤炭行業將隨著經濟的企穩而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但仔細審視當前的煤炭形勢,這一論斷恐難以變現。因為,目前煤炭行業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而非行業周期性的波動。
首先,中國經濟增速長期放緩將直接導致煤炭需求增速放緩,而新一屆中央政府以“美麗中國”為藍圖,決心以控製能源消費總量倒逼經濟轉型。目前中央對煤炭消費總量的控製政策已對地方產生了實際影響。以我省為例,原計劃“十二五”後3年增加8000萬噸標準煤的消費量,結果反而在原有基礎上核減了7000萬噸,這一正一反就是1.5億噸標準煤。
其次,隨著新能源的逐步發展,替代煤炭的能源越來越多,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頁岩氣都將一步步蠶食煤炭的消費領地。
第三,黃金十年期間煤炭行業大量投資的礦井多集中在晉陝蒙等開采條件好、開采成本低、礦井規模大的區域,一旦投產將產生大量優質低價煤炭。而黃金十年國內煤價的高企,吸引了國際煤炭大量湧入,它們以低廉的價格、更好的性價比迅速搶占了包括山東在內的沿海省(市)市場。
第四,也是關鍵性的問題,煤炭的客戶結構已發生深刻變化,議價能力強的大客戶的比例越來越高。以往煤炭企業麵對的電力、鋼鐵和水泥企業多是零星的、小規模的用戶,如今煤炭下遊客戶的集中度越來越高,議價能力越來越強。2012年,五大發電集團自產煤炭已經達到2.36億噸,占其發電用煤的1/3左右。
煤炭越產越多,需求越來越少,各種約束越來越大,形勢越來越嚴峻,這就是煤炭行業的基本情況。而麵對這一嚴峻形勢,我們卻不能指望“抱團取暖”,因為以營利為目的企業敵不過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不能指望行業能控製煤炭生產總量,因為眾多在建礦井都急於等待投產盈利;也不能指望會形成價格同盟,因為集中度較低的煤炭行業無法控製市場價格;更不能指望政府會限製進口煤,因為進口煤炭的價格優勢能降低國家的能源成本。
當前的製約也是未來的希望。目前的形勢讓煤炭企業感覺到了生存的壓力,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推動企業改革、轉型升級的曆史性機遇,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心態積極“冬泳”應對目前的形勢,
首先,要改變以往“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資源開發方式,集中力量獲取儲量大、煤質好、開采條件好、開采成本低的資源,降低資源成本。
其次,借鑒淮南礦業“辦大礦、建大電”的戰略和陝西煤化發展能源、煤化工、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的理念,擺脫“一煤獨大”的局麵,通過開展資本運作,走適度多元化的道路。
第三,積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黑色煤炭綠色開采、高碳產業低碳發展,推進“粗糧精做、實施精煤戰略,不斷提高原煤入洗率。以內涵增長為目標,全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由輸出煤炭轉為輸出技術,由賣產品轉為賣服務,由單一發展實業向產融結合轉變。
同時,政府也應積極托舉扶持。比如減輕煤炭企業的稅負負擔,取消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等不合理收費,逐步實施根據資源稟賦的差異化稅賦管理;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淘汰礦井規模小、賦存條件差、安全保障能力差、不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落後產能;控製劣質煤炭進口,穩固國內優質煤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