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在山西團組會上,國務委員馬凱表示,“未來我國將進入增長轉型期、發展轉型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建議山西推進轉型,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自然、經濟、市場規律確定發展的方向、戰略、方針,要做好資源型綜改試驗區和生態建設,要把技術改造、創新驅動作為支撐,同時要把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馬凱指出,“未來5~10年,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風險凸顯期,更是危險期。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過去我們經濟建設高速增長的時候,很多經濟矛盾、社會矛盾都被掩蓋了,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結構性矛盾、就業、收入、福利、不平衡等社會問題更加凸顯。”
“我們正進入矛盾凸顯期”
馬凱表示,“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2020年我國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由‘建設’改為‘建成’,一字之差,意味著未來8年是奮鬥的8年,但2013年開局非常關鍵。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未來5~10年,是一個急劇轉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風險凸顯期,更是危險期。”
對於這一轉折期特點,馬凱說,“我們將進入增長轉型期、發展轉型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這將是一個水落石出的時期。”
對於增長轉型,馬凱指出,“過去我們經濟高速增長,進行大量投資,很多經濟矛盾、社會矛盾都被掩蓋了,比如我們的鋼鐵生產,產能建設已經達到了10億噸,但我們每年實際產值隻有7億噸,在經濟高速發展期,生產的很多劣質鋼都能銷售出去,賣個好價錢,但這是不能持久的,同時這些劣質鋼消耗了大量資源,引發了結構性的矛盾。在經濟發展放緩的時候,這些矛盾就會滯後性地顯現出來。”
“同時,由於增長放緩,很多社會矛盾,比如就業、收入、福利、不平衡的矛盾都會凸顯。”
對於發展轉型期,馬凱表示,“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了7.5%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符合當前國情的,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速度已經不可能持續下去,過去GDP11%~12%的增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比如我們的鋼鐵耗能占了全球的46%,我們的水泥耗能占了全球的50%,我們哪有那麽多能源去消耗,再不轉型發展我們就走不好了。”
不過,馬凱也指出,“轉型發展談何容易,肯定要革除一些影響,會有一些‘硬骨頭‘的問題互相鉤連在一起,所有這些都可能表現在社會矛盾方麵,所以這一時期社會矛盾會更為凸顯,更需要改革攻堅的勇氣。”
建言山西:要把改善民生作為落腳點和出發點
對山西的未來建設,馬凱提出了四大建議,他說,“首先要推進山西資源型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堅持從山西省的實際出發,遵循自然、經濟、市場規律確定,確定好發展的方向、戰略、方針,特別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麵的關係,一是資源產業和非資源產業的關係,資源產業的優勢不能丟,丟了就不會成功,同時要發展我們的短板,替代性產業也不能丟;二是要兼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三是要兼顧工業創新和商品發展;四是要兼顧經濟發展和其他發展,比如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
“其次是要推進資源型綜合改革試驗區生態文明的建設,山西傳統上是黑色經濟,現在要有綠色生產,這是非常對的,未來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彰顯競爭力。”
“再次是要把技術改造,創新驅動作為支撐,對煤炭要合理開發,合理利用,新興產業更要以創新作為驅動,要把深化改革作為陣地,要改的內容很多,要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以提高改革的效率。對於綜改區的價格、收費、稅收、管理等政策要進行專項研究。”
“最後是推動綜改區的建設,要把可持續發展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轉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長,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麵加強改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