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陝西飽受水之“殤”——全省年均總缺水量在25億立方米左右,50多個縣城、650個鄉鎮麵臨生活缺水危機,1300萬人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同時,境內漢江、渭河,每年夏秋季洪水洶湧。漢江幾乎每年都發生局地暴雨洪澇災害。渭河下遊泥沙淤積,河床抬高,並在華陰、華縣地區形成“二華夾槽”,每年都麵臨夏季暴雨引發渭河水倒灌之災。
針對水之殤,陝西省立足漢江、渭河兩大水係,統籌陝南、關中、陝北三大區域,布局建設十大水利項目,以南補北、以汛補旱,力求形成一個縱橫南北、貫穿東西、覆蓋全省的現代化大水利格局。屆時,不僅關中地區將新增供水能力近30億立方米,新建的高標準堤防將保障江河兩岸人民群眾的安全,還將恢複水係良好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和生態功能,讓人們由懼水變為親水、居水。
振興水利大手筆——辦好渭河事、和諧漢江水
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也是陝西人民的母親河,灌溉著兩岸1400多萬畝良田,養育著全省64%的人口,集中著全省65%的生產總值。曾有詩讚美渭河:“晚來清渭上,疑似楚江邊。魚網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楊淩溫馨小區居委會主任閆社民,原先就住在渭河邊,在他記憶裏,渭河經常發大水。每隔三五年就會發生一次洪澇災害。2011年9月,持續強降雨讓渭河再次漲水,渭河楊淩區揉穀段堤防發生險情,200多米堤防不同程度出現垮塌現象,在軍民的全力搶險後,險情才得到控製。搬離渭河的時候,閆社民和鄉親們都高興地放炮。但又幾番夜裏夢回渭河,心裏還是牽掛著它。
2010年,時任省委書記趙樂際發出“一定要把渭河的事情辦好”的動員令。2011年初,陝西明確用5年時間,投資607億元打造一個安瀾渭河、綠色渭河、人文渭河。2011年2月17日,渭河綜合整治全麵開工。
治水興水需要智慧。陝西治理渭河依照三大理念。一是由控製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二是由防洪減災向綜合利用轉變。三是由少水、懼水向親水、居水轉變。目前,渭河治理初顯成效。加寬的高標準渭河堤防,經受住了去年較大洪水的考驗;灘區綠化、水麵景觀和生態公園建設,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好去處;渭河治理帶動了產業聚集效應,一批高效農業和低碳環保產業開始沿河布局。不久的將來,渭河將變成橫貫關中最大的生態公園、最美的景觀長廊和最長的濱河大道。2012年2月6日,依據渭河治理經驗,陝西又拉開了綜合整治漢江的帷幕。根據規劃,工程涉及漢中、安康兩市及沿江10個縣(區)長約470公裏的漢江幹流及37條長約100公裏的重要支流入匯口河段。漢江整治工程計劃投資188億元,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堤固洪暢、水清岸綠、灘平航通、人水和諧”的新漢江。
以南補北、以汛補旱——十大工程加快推進
陝西的特點是南水北旱,夏秋水,冬春旱。要解決陝西水資源分布不均,最佳方案是將南邊的水引到北邊,以南補北;在各地修蓄水池,將夏秋水儲存,以汛補旱。布局建設十大水利工程正是基於這個想法。
關中地區通過實施引漢濟渭、引紅濟石、引乾濟石等跨流域調水工程,以及建設涇河東莊水庫、鹹陽亭口水庫、西安李家河水庫等“蓄水池”,將增加供水量18.4億立方米;陝北地區通過實施延安引黃工程、榆林大泉引黃工程,建設榆林王圪堵水庫、定邊供水續建工程、榆神工業區供水工程、延安南溝門水庫等,共增加供水量11.54億立方米。截至目前,供水量最大的引漢濟渭前期工程全線開工建設。這一戰略工程,也是一項工程技術上堪稱世界級水平的調水工程。從陝西南部的漢江上遊年調水15億立方米到渭河流域關中地區,向西安、寶雞、鹹陽、渭南、楊淩5個大中城市及渭河沿岸12個縣(區)、6個工業園區供水,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的同時,將改變關中地區當前超采地下水、犧牲生態水、擠占農業水的用水狀況,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現已完成施工準備工程隧道掘進32公裏。同時,全省人民企盼半個多世紀的東莊水庫前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完成施工圖設計並正式開工建設施工進場道路。東莊水庫不僅對提高涇、渭河下遊的防洪能力,減少渭河下遊泥沙淤積、提高渭河下遊河槽行洪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有效解決渭北“旱腰帶”工農業發展水資源製約瓶頸。目前,項目建議書已通過國家技術審查,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壩址之爭也塵埃落定。
陝西十大水利工程建成後,通過關中、陝北地區水資源聯合配置,可使300萬到500萬畝耕地獲得可靠灌溉水源,還可增加陝北、關中河道近15億立方米的生態水量,對改善當地水生態環境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