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結著幾代人生活的工業區,誰也沒有資格推倒
19世紀下半葉這後的150多年,西方國家先後發展起了不少著名的重工業區,像德國的魯爾、英國的曼徹斯特、美國的底特律、日本的橫濱等等,在當時,這些煙囪高聳、高爐林立、鐵道橫穿、機器轟鳴的工業區,代表著世界和本國工業的支柱和經濟發動機。
像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麵積近4600平方公裏,區內城鎮密集,人口達570萬,5萬人以上的城鎮就有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三大城市人口均在50萬-100萬之間,采礦、煉焦、煉鋼、機械製造、能源、紡織和化工業極為發達,直接參加工業生產的人口多達200餘萬,形成了一條沿著萊茵河和利珀河布局的世界少有的工業城市帶。
這些重工業區在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汙染。1958年,德國作家波爾曾這樣形容魯爾區:“有如一道被6萬多種不同化學藥品調成的雞尾酒,比比皆是的焦炭廠冒著黑煙,鑄造廠排出紅褐色的滾滾汙水,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令人嗆鼻,戶外的一切都被蒙上一層黑灰。穿著潔白衣物出門,半天便成為灰色。綠草如茵的家園,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筆下的魯爾區簡直就是“工業毒都”。
在汙染最嚴重的時候,魯爾區的氧氣含量甚至跌至15%左右,導致居民出現了一係列健康問題,如眼睛發澀、喉嚨疼痛、肺部疾病以及癌症頻發。
隨著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和環保時代,新型的生產技術和方式不斷湧現,全球的工業布局出現巨大轉變,往昔那些顯赫的傳統工業之都,再也不能成為國力的象征,均麵臨著較嚴重的功能衰退和競爭優勢喪失的困境。
魯爾工業區在上世紀70年代初,就初露頹勢,其後漸走下坡,工廠關閉、失業劇增、高達十層樓的棄置廠房和停轉的機器設備舉目皆是,等待著“關、停、並、轉”的命運,而拆除所需的資金,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於德國人來說,是一個痛苦的時刻,這個存在了一百多年且曾帶給他們無限自豪的“工業巨城”,正麵臨著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境地。
這時的西方社會,已有過不少舊城改造和工業區改造的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明晰的舊城改造理念,就是類似魯爾工業區這類深刻銘記著人類工業技術進程的地區,其興盛衰落聯結著幾代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人類生活史書中重要的一頁,完善地保存好,是當代人責無旁貸的義務。
“修舊如初”是改造的靈魂
魯爾工業區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除了著名的萊茵河和利珀河流經其間,區內森林、湖泊、山巒、峽穀、沼澤、運河應有盡有,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隨處是廠房、高爐、煙囪、礦井、鐵路、電塔、橋梁、油罐、涵洞、水塔、水壩、燈塔等工業遺跡,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多樣化的工業遺跡為歐洲乃至世界所罕見。
最終,德國人確定了魯爾工業區的改造思路。首先,他們明確提出,對這活生生的史跡,當代人誰也沒資格在“除鏽”的口號下將其推倒。其次,要以創意性的手法,使這份不可多得的人類曆史遺產華麗轉身並重放異彩。
改造後的魯爾新區,將是一個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觀的前提下,發展為融遺跡觀賞、旅遊度假、文化娛樂、科學展覽、體育鍛煉、培訓教育、商貿購物和市民宜居等於一體的區域。
製定和實施這項浩大工程的機構(IBA)陣容強大,參與者均是當時德國工業、建築、藝術、旅遊和環保界的精英。IBA還廣開思路,通過一係列國際招標,以求獲得最佳方案。最後,一個融生態品質、文化品質與經濟效益兼備的方案確定了。
1979年末,隨著一聲汽錘聲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這是一項逾20年之久,改造項目多達200個的龐大工程。在改造工程中,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始終在建設者耳邊回響:“還給魯爾頭上一片藍色天空”。
“修舊如初”是魯爾工業區改造的靈魂。區內的一切均被規劃者列入保護範圍,大至橋梁、水壩、高爐、廠房,小如一個斜坡、一個小丘、一叢雜草和一棵小樹,都盡可能原汁原味原地保留。在一些需補栽樹木或引進鳥雀的地方,也采用本區原有品種,不引入外來物種,以免破壞本地特色生物鏈。
在改造過程中,被拆除的大量廢舊設施材料也盡量利用,以減少現代建材的使用。
到2000年,200多個改造項目全部竣工。因為策劃精心,施工穩健,保證了改造一個成功一個。如今的魯爾區已經脫胎換骨,鳳凰涅槃。
改造後的魯爾新區包括8個主題公園,有艾姆舍爾公園、杜伊斯堡公園、科學公園、水上公園、文娛體育公園、雕塑公園等。
艾姆舍爾公園和杜伊斯堡公園是工業主題公園。前者主要展示采礦、煉焦、煉鋼過程,當年魯爾工業區的煉鋼廠大都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在這裏人們可以親曆當年鋼材冶煉的情景。而堆積了上百年的煤渣山,則被青草綠樹點綴成一座風景嫵媚的青山。杜伊斯堡公園則主要展示鐵路、鑄造、機械、化工等內容。
科學公園被稱為魯爾新區的綠洲,它把過去幾處規模很大的廠區拆去圍牆連成一片,改造成一個現代化景區,四周保留有大片的空地、草坪、運河和湖泊。這是魯爾新區中一片悠閑空間,每逢周末,成了附近居民最喜愛去的地方。
科學公園還通過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低汙染、高技術企業入駐,如太陽能和廢棄物處理研發中心等。它還是青年人創業的樂園。
魯爾新區還有多達22個博物館和展區,分別以冶煉、機械、礦石、紡織、鐵路機械、化工、化石、古生物標本、本地物種、船舶模型等為主題。全部建在空置的廠房和倉庫,生鏽的高爐,停產的設備,廢棄的礦山和采石場,鐵路站台和碼頭,工業廢料傾倒場裏麵,這類形形色色的“大地傷疤”,被巧妙地利用起來。
此外,區內還設有數家大型購物中心、多間旅店以及星羅棋布的餐館、咖啡廳和休閑中心
“老大黑粗”的鳳凰涅槃
魯爾新區以一條舊運河、舊鐵路、舊工業輸送帶作為水陸觀光的主線,一條搭載遊客的自動電梯沿著這條主線緩緩轉動,一路觀光,高爐、龍門吊、蒸汽活塞式機車、內燃機車、萬噸輪槳葉、巨型聯合挖掘機、水力發電機、過江電塔、巨型水閘等近代工業的代表物品不時躍入眼簾,宛如穿越回百年前的蒸汽機時代。
我們來看看那些舊的工業設施都被改造成怎樣的別出心裁的景點——
瓦斯罐:是專門用來儲存煉鋼廠和鑄造廠所需燃氣的設備,魯爾工業區有近百個大大小小瓦斯罐。現在,這些狀如圓桶直上直落的巨型鐵罐,全部被巧妙地利用起來,成為新區內最大的“景觀殺手”。一個當年歐洲最大的瓦斯罐(高118米、直徑67米),就被改造成歐洲最寬敞的展覽場。展場利用頂部的天窗,讓光線巧妙地透進場,全場內恍如神秘的外太空。罐內還特設了一道直通罐頂的電梯,讓遊客在上落間體味奇特的夢幻感。
每年,在大瓦斯罐內都會舉辦大型主題展覽,德國足協成立100周年的慶典就在這裏隆重舉行。當時,人們專門在裏麵鋪設了一個帶草皮的足球場,展出古董足球、著名球星的戰靴、俱樂部隊旗等。
緊靠萊茵河邊的另一個廢棄瓦斯罐經過結構加固,變身潛水訓練基地。這個深13米、直徑45米瓦斯罐,被人們放入一艘沉船和一部汽車,注滿河水之後,就成了潛水救難訓練不可多得的地方。
煉鋼高爐:當時的魯爾工業區,有一座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高爐——高達80米的5號高爐,現在,裝上了觀光電梯,遊人可以登頂眺望;爐頂上廢棄的高架送料帶,則化身為觀光道。夜幕降臨,在藝術燈光輝映下,這座巨大的高爐幻化為一道奇特風景。
煉焦廠和采煤場:昔日工業區內的采煤場和煉焦廠屬德國煤炭業聯盟的產業,是整個魯爾區最具價值的工業遺產地,在上世紀上半葉,曾以先進高效和優質高產的生產聞名世界。如今,主要建築和構件均完好地保存下來,遊人除了可以乘輸送帶上到40多米高的半空俯視全景外,還可乘坐以廢舊鋼材製成的大轉輪,近距離親近煉焦爐,一睹當年“機器巨人”的撼人威力。
焦煤池的兩堵巨大的水泥堅壁,如今則化作一個攀岩訓練場,岩壁上設計出適合不同水平攀岩者的多條路徑,吸引了大量來自各國的攀岩愛好者。多個鋼鐵廠的洗礦池,稍作裝修便成了遊泳池。
采煤場的舊礦井直通地下百多米,輸送礦工的管道和巨大的多頭聯動采掘機保存完好,參觀者深入其中,可親身體驗當年礦工的勞作。長達幾十公裏的層層礦道,還被開發為療養室、旅館、音樂廳、健身室和咖啡廳。
舊車間、堆料場和倉庫:這些場地有的出租給電影製片廠作拍片用;有的出租給新人舉辦別開生麵的婚禮;有的成為創意藝術家的創作園地,在高敞的空間下,各種廢棄的機械設備經過藝術加工,被演繹成別具一格的“雕塑公園”。
廢棄廠房的大幅外牆,被當作銀幕,放映著名的工業懷舊電影《大都會》;舊廠房裏的大煙囪,雜技演員走上走下,表演著各式雜技;一處可容納數百人同時洗澡的工廠浴室,如今成了埃森市一個專業舞蹈團練功以及演員聚會的場所,浴室原有的白瓷磚以及內嵌式的肥皂架都原封不動。
2001年12月,魯爾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後,它還榮膺“歐洲2010年文化首都”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