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聯儲推出QE3以來,全球貨幣供應出現了一波高潮,“熱錢”再次來襲的熱浪不斷從歐美向亞太擴散。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以及內地經濟增速見底的模糊征兆,更使得資金來去自由的香港成為熱錢進入內地的前沿陣地,香港股市與樓市近期持續回暖。上周五,恒生指數輕鬆升過22000點關口達到22111點,創出近15個月新高;而香港房價更是漲勢逼人,迫使特區政府不得不用加稅等手段強力調控。
為捍衛港元緊盯美元的聯係匯率製度,香港金管局近日連連出手打響匯率保衛戰。上周五下午,香港金管局向銀行體係注資50.38億港元,這也是該局自10月19日以來第10次在外匯市場上承接美元賣盤,累計幹預規模升至322.28億港元,香港銀行體係總結餘攀升至約1808億港元。
“熱錢”專家、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表示,香港金管局此舉意味著“熱錢”繼續流入香港,並對香港的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壓力。
囤港“熱錢”加速湧入內地
有相當一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熱錢”襲港,除了看中香港的樓市和股市之外,也是借此“寶地”覬覦中國內地,最終目的是押注人民幣升值。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也是中國連接西方金融市場和國際經濟市場的橋頭堡。最為關鍵的是香港還是自由港,資金進出自由且方便,因此容易成為‘熱錢’熱衷狂歡的舞台。另外,由於‘熱錢’可以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大陸或者引領其它資金流入中國大陸進行炒作,‘熱錢’可投機和炒作人民幣資產,容量巨大,也是‘熱錢’熱戀香港的原因之一。”黎友煥表示,其課題組已監控到“熱錢”加速流入中國大陸的趨勢,未來的走勢也正在跟蹤之中。
事實上,盡管內地實行資本管製,但並不能阻擋“熱錢”進入內地的熱情。根據香港銀行法規規定,香港居民每人每天隻能兌換2萬元人民幣、匯8萬元人民幣至內地,而且匯款收款人須為匯款人。但上述規定對遍布深港兩地的兌換店並不起作用。根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近期深圳各大口岸的銀行網點生意異常火爆,眾多香港居民排隊到銀行開戶並辦理人民幣存款。與此同時,羅湖口岸也成為“熱錢”流入的一個通道,大批入境的背包客通過“螞蟻搬家”式搬運資金往來也加速了“熱錢”的流動。報道稱,近期深圳海關查獲了多起過關人員攜帶遠遠超出規定的巨額現金,其中多數是地下錢莊的“人肉運鈔機”。
與市場現狀遙相呼應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出現持續升值,在最近7個交易日裏連續6次觸及漲停,上周五最新數據6.2415再次創下新高。花旗銀行每周資本流向跟蹤報告顯示,自QE3推出後,全球資本從發達國家大舉流向新興市場。持續資本流出地以北美為主,占到全球資本流出總量的90%以上;而中國(包括港澳台地區)開始吸引大量外來資本,自9月下旬至10月,中國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資金。
市場人士呼籲央行出手
值得關注的是,熱錢湧入內地的熱潮在2010年也曾出現過,當時央行和外管局采取多種措施嚴加遏製,如以前個人可通過親戚朋友數十人結匯,而2010年新政策後隻能轉到父母、配偶和子女等直係親屬的賬上,個人渠道受到一定的限製。
相比上一輪,目前國內對於“熱錢”的態度還算溫和。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表示,人民幣匯率接近基於市場供需的均衡水平,央行已“大幅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幹預。而在11月2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明確提出,下一階段要把握好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風險防範這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定。
而在香港已多次出手的情況下,市場人士開始呼籲央行盡快出手,有效應對跨境資金流動,規避國際“熱錢”進出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黎友煥認為,人民幣近期已遠離了市場供需的均衡水平,央行幹預市場勢在必行。因為在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波動頻繁,而且異常波動的情況下,幹預匯率是一種很正常的手段,不會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步伐。“在當前這樣的背景下,(央行)如果不幹預或者幹預不到位,對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都會相當大。”
財經評論員周俊生也在近日撰文表示,如何防範“熱錢”效應,特別是如何防範國際“熱錢”從香港湧入內地市場,已成為貨幣政策執行當局必須認真考量的問題,而人民幣近期的快速升值則預示了這種可能性,值得我們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