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農機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參加“三夏”跨區機收的收割機數量達到了32.5萬台,僅雷沃穀神係列收割機就占到總量的50%以上。作為國內農業裝備行業龍頭企業,福田雷沃重工與全國數十萬農機手一起見證了我國農機行業的進步。
服務機手護航“三夏”
徐衍華當麥客已經有7年了,今年新買了雷沃穀神GE40收割機,喂入量達4公斤,比原用的普通收割機內部結構更精密,收割效率更高,損失率更低。他興奮地說,沒想到跨區作業時,還能收到專門針對機器的服務信息。
“三夏”時間緊迫,對於分秒必爭轉戰南北的跨區機手來說,信息的暢通性無比重要,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收益。在全國“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中心,坐席員王瑩告訴記者,“三夏”期間,中心每天都向用戶發送“3+5+1”信息。“3”為作業技巧、農機保養、技術維修三大信息;“5”為作業進度、機收價格、供求信息、天氣、交通信息;“1”是用戶較關注的政策性信息。
全國“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中心由福田雷沃重工與農業部共同建立,已經連續7年開展“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自成立以來,已累計發送各類信息13358萬條,受理“三夏”高峰作業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用戶來電信息82萬餘條,受益用戶達67萬餘人。
瞄準需求創新產品
近幾年,中原地區的麥客們期待著一種尺寸和適應性更優化、作業效率更高的機型。特別是對於徐衍華這樣雇傭機手作業的麥客來說,同樣按天計算傭金,操作不同喂入量的機型的收益是大不一樣的。
“雷沃穀神GE40收割機應運而生,它最大的革新在於效率、可靠性和先進技術的使用。”福田雷沃重工總工程師朱金光告訴記者,加寬的輸送過橋與複合式滾筒的精心調校,有效降低發動機動力消耗的同時,能夠大幅提升喂入速度和脫粒能力,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如今,我國小麥機械化作業已經走過普及階段,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對收獲機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田雷沃堅持科技創新,新技術層出不窮,形成了拖拉機、小麥收割機、水稻收割機、玉米收割機等多平台、多係列的產品組合,滿足了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需求。目前,雷沃穀神小麥收獲機已形成了覆蓋2公斤至6公斤喂入量的全係列收獲機械產品。去年,全國最大喂入量的雷沃穀神GN60收割機批量交付黑龍江墾區農場,成功打破了國外品牌對高端農業裝備產品的壟斷。
我國農業裝備整體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麵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自主創新是驅動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公司總經理王桂民告訴記者,福田雷沃重工一直把核心技術突破作為裝備製造業跨越升級的突破口,每年都拿出銷售收入的3%至5%用於技術研發,以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幾年企業累計研發創新投入已近20億元。
“公司生產的拖拉機涵蓋30至300馬力段,是國內馬力段最全的生產企業。”在雷沃P3004-N拖拉機產品前,王桂民介紹說,這款300馬力拖拉機是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國內最大馬力拖拉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采用國內首創的動力換擋技術、電液控製變擋技術,打破了國外品牌對大馬力拖拉機的壟斷。
整合資源布局海外
近年來,國外行業巨頭憑借技術和資本優勢紛紛搶灘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在技術創新“爬坡越坎”過程中,國內技術落後、人才難找等一係列瓶頸困擾著國內農機企業發展。
福田雷沃重工黨委書記梁啟榮介紹,在技術創新方麵,公司這些年一直在探索,包括與國內大學合作,開展產學研對接,但國內的行業高端人才積累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最終決定布局海外研發,整合全球優質創新資源,利用世界先進技術、高端人才、信息資源來開發和升級產品,將自主創新的前沿陣地拓展到海外。
為實現與國際高端技術接軌,福田雷沃重工在歐洲和日本成立了研發中心,其中歐洲研發中心重點針對大馬力拖拉機、大型收獲機械等高端農業裝備產品。海外研發中心的建立,使得福田雷沃重工形成了歐洲、日本、天津、山東“四位一體”的研發體係。海外研發中心自成立以來,各項業務進展順利,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方麵取得重大進展。
福田雷沃重工通過主動“走出去”,一方麵布局全球研發,在歐洲、日本建立研發中心;一方麵深耕海外市場,在國外拓展了300餘家銷售網絡渠道。今年首季福田雷沃僅拖拉機出口就超過萬台,其中與蒙古國簽署的8000台拖拉機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行業最大的農業裝備出口訂單。
“通過建立海外銷售網絡,我們不僅能夠銷售產品,更重要的是將銷售渠道作為我們對市場終端信息及時反應的有力觸角,第一時間了解當地客戶的最新需求,為我們後續產品改進及市場開拓提供依據,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公司副總經理常嘉茂認為。
放棄了過去原料和銷售在外、賺取來料加工低端利潤的舊模式,福田雷沃重工已經逐步走出一條技術研發和營銷服務新“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目前福田雷沃重工已擁有各類589項,形成了73個產品係列、5000餘種產品資源,許多產品打破了國外品牌的長期壟斷。福田雷沃重工力爭到2020年把企業打造成世界級主流機械裝備製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