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一五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今年的主題是“消費與安全”。今年,全國工商係統依托“一二三一五”申訴舉報網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九點九億元,全國各地消費者協會組織共幫助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逾八億元。數字背後是成績,更是問題多發的警鍾,二一一年,這些問題或許我們有直接的目睹和實際的體驗:電梯事故、地溝油、支付安全、校車事故……人們不禁要問:如何提升消費者權益、淨化全社會消費環境?
立法才是硬道理
根據今年央視3·15晚會日前收到的線索統計,投訴量前三甲是網絡購物、快遞和汽車類投訴。
立法是消費問題的“緊箍咒”,這個共識也充分體現在兩會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中。針對網購欺詐、快遞不快,有委員提出提倡網絡交易“實名製”、立法規範電子商務企業的電子支付行為等建議。
而汽車類問題的立法進程正在加快。汽車“三包”立法,上周也結束了二次征求公眾意見的階段。業界普遍認為,汽車“三包”、“召回”等法規年內有望出台。
“我們現在對不法經營者處罰還是偏輕。”除建議填補立法空白之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邱建國近日表示,應該配套加重違法處罰力度,罰到違法者“疼”才能讓他們不敢再犯。
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在修訂之中,修訂後將對消費者權益保護起到更大推動作用。
強勢機構更要方便消費者
“在進行金融消費時,消費者處於一種嚴重弱勢地位。”邱建國說。
銀行盜刷等問題近日頻發,銀行在管理設置的一些漏洞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邱建國認為,如果消費者受到的損失超出了消費者自身維權的能力,銀行應與公安機關相互配合,承擔起協助追查的義務。
而針對近日頗受關注的銀行收費問題,業協會副會長楊再平也承認,銀行在收費方麵不夠透明,應當給消費者相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的消費行為仍然是大多數。在寬帶網絡問題上,麵對電信企業,消費者也有很多話要說:捆綁銷售業務、網速達不到標準、客服電話打不通……邱建國認為,針對這些問題,企業都應向消費者做出解釋和賠償,並且從管理上麵從技術上麵著手改進。
“企業要多做工作,應當把方便盡量讓給消費者。”邱建國說。同時他認為消費者自身也應加強維權意識,懂得必要的法律法規、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來幫助自己維權。
全麵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效果還需要社會各方麵的推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王東峰提出,應該構建五大體係來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包括消費教育和消費引導體係、“12315”行政執法體係、消費維權行業規範以及經營者自律體係等。
靠誠信實現“無因退貨”
買什麽商品90天內可無條件退貨?看完電影覺得不好可退票嗎?目前,這些說法對於中國消費者或許有點“天方夜譚”。
以上這種被稱為“無因退貨”的良好消費環境,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楊紅燦看來,如果經營者和消費者雙方都達到誠信,那麽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也會出現。
達到這種誠信,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楊紅燦認為,買賣雙方都要形成一種智慧的觀念。
楊紅燦舉例說,河南許昌的一個商城,采取無因退貨後,不僅沒有遭到無理退貨,反而因為贏得聲譽而銷量大增。“給消費者便利,就是給自己的便利。”楊紅燦說。
同時,成熟的消費市場也要倚賴消費者的誠信。惡意透支、購買盜版……消費者的不誠信消費行為往往容易被忽視。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也應更加理性,明白維權的範疇、采用得當的方法,才能更理直氣壯地與商家共同促進“無因退貨”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