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至今,南京市市政係統從英達公司陸續購進11台“修路王”用於日常養護,其中兩台由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直接使用。
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負責的是南京主城區各主次幹道的日常養護工作,他們也是江蘇市政係統最開始接觸和使用“修路王”的單位之一,有著非常豐富的使用經驗。
經過近四年的使用,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到底能夠給其他單位提供哪些值得借鑒的操作經驗呢?這兩台“修路王”眼下在南京城市道路養護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的養護水平一直在同行中處於領先水平,是否和“修路王”密不可分?
記者專門就這些問題走訪了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高級工程師陸啟良。
南京市政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陸啟良
養護成本節省一半
說起道路養護工作,無論是前線衝鋒的操作人員或者分管具體工作的分管領導,通常首先考慮的還是成本問題。有些使用者對“修路王”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盡管“修路王”維修質量高,但使用成本也比較高。在與陸啟良的溝通中,他給記者算了這樣筆賬:
“采用傳統工藝施工,治理一處小路病差不多要七八個工人、六七種設備,一方麵現在人工成本都比較高,另外傳統施工中的運料車、破碎機等等各種機械都需要計算台班費,而‘修路王’隻要一台設備、三四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對路病的修複,綜合算下來‘修路王’成本低很多。根據我們的測算,與傳統工藝相比,養護成本至少能節省一半。”
此外,陸啟良還告訴記者:“‘修路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原路麵材料的循環利用,這是傳統工藝無法做到的,充分利用原路麵材料,新料添加量減少,也可以節約下大量材料,綜合算來,成本更低。”
治理分散路病機動靈活,優勢明顯
陸啟良認為,“修路王”治理路病時所展示出的其獨特的機動靈活性也是傳統養護工藝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處主要負責的是南京主城區的各主次幹道、橋梁隧道,和下麵各區的養護隊伍不同,我們通常需要治理的路病都比較分散,過去采用傳統工藝施工時,設備多,轉場麻煩,所以除了我剛才說的人工、設備成本高以外,養護的效率也低。”說起“修路王”的靈活性,陸啟良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用‘修路王’單台設備作業就方便多了,修完一處路病可以立即‘轉戰下一處陣地’,效率明顯提高,過去可能要兩三天完成的活,現在隻要一天也就夠了。”
他還解釋說:“其實,效率提高了,每天的產量多了,其實仔細算來這又降低了每平方米路病的單位養護成本。”
城市主幹道養護,不幹擾交通很關鍵
說起對城市主幹道的養護,除了考慮成本、效率這些因素外,跟其他道路的養護相比,交通壓力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
就拿南京的“三中路”(中央路、中山路和中山南路)來說,這裏是南京市區南北向最主要的交通幹道,途經火車站、汽車站、新街口、夫子廟等幾個人員流動最大的區域,交通壓力特別大,行車高峰期堵車非常正常,即便是車流最少的夜間或淩晨也是川流不息。對這樣的路段施工,如何做到不幹擾交通很關鍵。
“我們在使用‘修路王’的過程中還發現它有一個很適合我們的特點,那就是交通幹擾小,”交談中陸啟良說道,“‘修路王’一台車再加幾個工人的施工方式,能夠將施工時的作業麵縮小到最小,如果在夜間施工,基本上不會造成什麽影響;而且它施工快,能快速修好路病、快速離開現場,不像傳統施工切割破碎後的路麵很可能會參對交通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專門的人員+配套的管理=成功應用
最後陸啟良還專門介紹了幾點他們使用“修路王”的經驗,他說:
“‘修路王’還有很多優點,關鍵是要用好它,比方說要想實現對原路麵材料的充分利用,就要充分控製好加熱溫度,這需要熟練操作。”
“根據我們的這幾年的使用經驗,我們的‘修路王’都配備有專門的操作人員,而且也專門製定了相應的管理製度,所以一直以來,我們處裏這兩台‘修路王’也是在整個市政行業當中應用得比較成功的。我也建議其他有‘修路王’同行多加研究,利用好這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