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超過4800公裏的自行車交通網,以及4500公裏以上的步行交通網,這絕對是成都市送給喜歡騎行和“甩火腿”市民的健身禮物。
7月5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解讀了成都市最新規劃。其中成都構建綠色交通體係的規劃,讓不少網友點讚並感歎:“在成都,真是想胖也胖不起來。”
慢行係統
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網將達9300公裏
成都的美,一眼看不夠。當你騎行在綠茵重重的老城區,杜甫草堂、寬窄巷會讓你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深厚文化。當你穿行在市郊古鎮,古樸鄉風撲麵而來。如果你想用腳步來感受這個城市,可以一路走一路欣賞美景,一路走一路吃各種美食。
在成都“兩網多線”的慢行交通體係規劃中,將形成約4800公裏以上的自行車交通網和4500公裏以上的步行交通網,同時市域規劃形成總計4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地鐵站點各方向150米範圍內可與地麵公交方便換乘,為市民營造一個安全、便捷、舒適、高品質的慢行交通環境。
“現在的成都,我已經很喜歡了,也非常期待暢快騎行感受這個城市,和它最自然的脈搏。”在青城山某酒店擔任餐飲部總監的印度人Rajan Karuppannan表示,每逢休息時間,他都會通過步行的方式,遊走成都。在這座快速發展的城市內心,蘊藏著值得慢慢體會的精彩。
以“繡花”功夫設計城市街道
成都的“慢生活”是一種節奏,也是一種生活品質。市民在歸家的途中,能輕鬆愜意地選擇慢行交通,行進中感受城市的美好時光。成都市正在以“繡花”功夫設計城市街道,讓市民的腳步能夠慢下來。
“我們在加快推進城市道路係統化和功能化的建設與改造,構建 快慢相濟 的城市路網體係。”陳順治解讀,所謂“快慢相濟”,“快”是加快推進高、快速路係統建設,全麵提升城內城外交通快速轉換和通達功能,重點加強放射通道和城市東西區之間的快速通道建設,到2020年建成“3環15射”高速公路和“3環15射”市域快速路網,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的網絡城市群和大都市區發展提供支撐。
“慢”則是加快構建和完善慢行交通係統,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繡花”功夫開展城市街道設計,構建以環加放射的幹線係統與眾多圍繞軌道交通站點形成的片區網絡相互銜接的慢行交通體係,營造公交出行、慢行優先的綠色出行環境,近期重點打造“5+N”慢行交通係統,為提升人居品質,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提供支撐。
同時,為了保障學生上下學安全,規劃了通學優先道,構建聯係學校與周邊居住區的連續慢行網絡,提升學生上下學及家長接送慢行出行的安全性與便捷性,營造良好的慢行環境。
生態環境
67處小遊園微綠地將率先與市民見麵
打造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共享空間,是城市規劃師和建造師的努力方向。
在發布會上,陳順治透露了多個生態係統的修建進程。“成都先期建設67處小遊園和微綠地,市民們可就近進入兼具生態性、參與性、藝術性的綠色空間。”陳順治介紹,成都市全麵推進生態環境係統建設,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加快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係,通過綠道係統將五級城市綠化體係有機聯係起來。
其中,錦江軸天府綠道、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三環路熊貓綠道“一軸兩環”將於近期啟動建設,2018年春節前位於環城生態區34公裏的一期工程將對公眾開放,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軸兩環”天府綠道。同時,在中心城區開展城市小遊園、微綠地、立體綠化建設,加快構建“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城市公園綠地係統。
高鐵交通圈
半小時覆蓋周邊城市 1小時覆蓋川南城市群
重塑城市經濟地理,高密度的軌道交通線網正在鋪陳開來。在未來,以城際軌道交通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成都將實現高鐵交通圈半小時覆蓋周邊城市,串聯成都平原“1+7”城市群,1小時覆蓋川南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主要城市。
成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陳順治介紹,成都對標世界先進城市,按照“軌道引領、全域覆蓋、區域輻射、多製式推進”思路,編製了由“市域國鐵公交化、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多製式軌道交通”4部分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總裏程約3273公裏(含國鐵公交化823公裏),共同構建全域覆蓋、“三鐵”融合的市域軌道網絡。
目前,已獲批三期建設規劃共508公裏並全麵開工建設,已開通運營129公裏,在建438公裏;正加快第四期建設規劃報批,到2022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總規模將超過600公裏。 新一輪的軌道交通建設將全麵支撐成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戰略。
“東進戰略中,初步擬定12條連接東進產業新城的軌道交通線路。”陳順治解讀,以高密度的軌道快線引領東進,支撐“一山連兩翼”的城市新格局,成都市製定了“四軌兩支”的近期建設計劃;以軌道交通加密成網支撐中優,構建“軌道交通+公交+慢行”的綠色交通圈,並通過軌道交通樞紐周邊資源的綜合開發加快優化和構建中心城區功能圈和商圈,促進中心城區功能的整體優化;以軌道交通骨幹成網引導南拓,軌道樞紐支撐天府新區、高新區產城融合發展;以市域郊區軌道快線保障西控,強化西控區域與中心城區點到點的快速連接,提升交通區位,通過TOD模式建設和改造西部城鎮,重塑城西經濟地理;以市域軌道促進北改,構建連接北部城鎮和產業區的軌道快線,促進北區舊城更新、產業轉型,強化北部區域門戶樞紐功能。
軌道經濟帶
13號線18號線沿線路段 將試點打造地鐵新鎮
按照成都市規劃,全市將有800餘個地鐵車站,這些站點連接的區域,對成都的產業經濟可以做出什麽貢獻?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了解到,結合成都市“十字方針”,將選取地鐵13號線、18號線兩條線路部分站點、車輛段、軌道沿線,先行進行軌道綜合開發試點。
“在國內外城市中,東京、新加坡、香港、深圳圍繞軌道交通站點綜合體建設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打造軌道經濟帶都比較成功。成都同樣具備軌道交通站點綜合開發和周邊土地開發利用的條件。”
陳順治介紹,成都市建委已啟動了TOD模式和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研究工作。通過加強規劃統籌、完善政策配套,建立符合成都發展實際的軌道交通場站及周邊地區綜合開發利用模式,探索以軌道沿線土地收儲、開發、建設及經營一體的方式,打造軌道交通綜合體、地鐵新鎮,促進城市有機更新,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引領城市產城一體。(本文來自中國公路網)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11日,從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已經公布。2017年到2020年,廣東將投資共約2.5萬億元,建設一批包括深中通道、深茂高鐵、贛深高鐵、白雲機場三期、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廣州第二機場等在內的重大項目。
[詳情]記者10日從深圳機場獲悉,深圳機場集團近期製定了《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規劃,深圳機場計劃從現在起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充分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及打造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等戰略機遇,分兩個階段全麵提升機場國際化水平。
[詳情]昨日,廣東省政府下發通知,《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指出,“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約4.8萬億元建543個項目。
[詳情]雲南省環保廳日前公示受理《鳳慶通用機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根據報告書,鳳慶通用機場計劃於今年8月開工建設,建設工期17個月,擬定於2018年12月竣工。 鳳慶通用機場建設項目位於鳳慶縣城西北部猛佑鎮中和村及鳳山鎮落星村地界的騰龍山,直線距離鳳慶縣城約8km。
[詳情]未來,市民將享受空中旅遊,乘坐飛機鳥瞰洛陽,感受洛陽的魅力。近日,洛陽萬安山通用航空機場項目獲省發改委批複,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工,建成後將用於旅遊觀光、應急救援、航空測量,以及飛行培訓、飛機航材銷售、托管維修服務等。
[詳情]自國務院去年5月17日發布《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一年多以來,幾乎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發布了詳細的通航產業發展規劃。據統計,除去吉林、上海、西藏等三地未公布具體數量,其他省(自治區。
[詳情]1—6月,江北機場東航站區和第三跑道工程完成投資21億元,占全年投資計劃的150%,機場工程基本建成,竣工驗收基本完成。巫山機場完成投資1.8億元,占全年投資計劃的40%。武隆機場完成投資2.76億元,占全年投資計劃的110%,已完成征地拆遷。
[詳情]第二十三屆蘭洽會上,省發改委向省內外推介了2017年全省重點推進的134個PPP項目並匯編成冊向社會各界發放。 這134個推介項目涵蓋交通、市政、農林環保、水利、公共服務等領域,項目總投資1764億元,擬吸引社會資本769億元。
[詳情]據福建省PPP試點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6月底,福建省PPP落地項目達101個,總投資1261億元,占全省錄入財政部綜合信息平台327個項目的30.9%,其中入選財政部30個示範項目已落地27個,落地率90%。
[詳情]2017年,江西省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30億元,推進全省“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堅持“脫貧優先”原則,把脫貧攻堅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重點優先安排。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