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伊始,中國經濟開始展翅高飛。在這一強大的動力支撐下,中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電力、化工以及城鎮化建設邁開大步,急速前行。此時,對於擁有施工設備,尤其是擁有單台價格極高的起重機、挖掘機等用戶而言,遍地是機遇。韋治獻就是當時牢牢把握住機遇的人群中的一員。2000年的某一天,韋治獻做出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次決定,拿出家中所有存款購買了一台徐工汽車起重機。
“誰曾想,當時的‘衝動’之舉,讓我與徐工結伴而行十餘年。而在這十多年中,正是在徐工的大力支持下,使得我們成為了安徽地區最大的民營吊裝企業之一。同時,在我們這些大用戶、忠實用戶的支持下,徐工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起重機製造商、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回憶起十多年前的選擇,韋治獻難掩興奮。
其實,韋治獻進入吊裝施工領域絕非“衝動”之舉,因為單單在產品的選擇上,他就下了很大功夫。為了買到合適的產品,選擇可以長期合作的品牌,韋治獻不僅拜訪了當地很多吊裝企業,了解業內人士的看法,而且跑遍安徽省大大小小的城市,走訪各種品牌的代理商、經銷商,實地了解企業產品和服務支持。最終,韋治獻選擇購買徐工產品。“從當時來看,徐工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是國內廠家中做得最完善的,而且產品質量性能領先,產品係列最為完善。”對此,韋治獻說道。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隨著業務量的迅速擴大,韋治獻開始成立公司,進行規模化、規範化經營,並大量采購起重機產品,與之成正比的是,公司的營業額水漲船高。據其介紹,目前他們公司已經擁有徐工近30台起重機,其中100噸以上的大型產品就有8台,最大的是徐工300噸全地麵起重機。“我最欣賞徐工的一點是,他們並非隻顧埋頭賣設備,而是從不間斷的對施工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調查、研究,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產品係列完善不僅始終走在行業前列,而且持續超越用戶的預期。”談及徐工,韋治獻不禁豎起大拇指。
的確,如韋治獻所說。隨著中國風電、核電等能源建設、化工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大型化發展趨勢明顯;與此同時,由於中小噸位起重機進入門檻太低,用戶數量迅速膨脹,相互之間的競爭持續激烈,盈利能力急劇下滑,很多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吊裝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超大型起重機領域。為了滿足這一趨勢,徐工率先推出了500噸、800噸、1200噸超大型起重機。“從目前來看,風電將成為中國能源建設的重頭戲之一,而2-3MW的風機已成為主流趨勢。500噸全地麵起重機隻能吊裝1.5MW的風機,這就意味著將來千噸級的產品會有用武之地。目前,徐工800噸、1200噸的產品都已經曆過市場嚴格的檢驗,口碑相當不錯,我們公司也琢磨著引進1台,增強公司實力。”對此,韋治獻說道。(本文來自徐工)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今日(7月26日),《徐州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把握闖關突圍機遇 精準出擊“三高一大”-徐工打造技術“珠峰登頂”》的文章,深入介紹了徐工創新發展之路,引發了眾多關注。
[詳情]7月20日,市科技局公布2015年度徐州市獎金獎獲獎名單,10個獲獎名單中,有5項是徐工集團創造。 據了解,目前,徐工集團擁有有效授權4573項,其中授權發明596項;在國際標準、國家與行業標準製定方麵處於行業主導地位;國產首台套產品100多項;榮獲多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詳情]青島,一個擁有無數美稱的濱海城市,僅從別名,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所經曆的歲月故事以及它的迷人美景。青島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又被譽為“東方瑞士”,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東。
[詳情]說起2016年的網紅,你也許首先想到的是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papi醬”? 或者想到段子手薛之謙的勵誌故事? 再或者是想到了充滿“魔性”的葉良辰? NO! NO!NO。
[詳情]7月22日,由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主辦的,2016年“G能大咖 由你來戰”吊裝專家年度技能挑戰賽,第一階段賽事告一段落。 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們,在這裏相互學習、彼此切磋,開闊視野、放大格局,為自己的吊裝生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詳情]走過活力新生、孕育了川蜀文明的四川廣漢,這一次與您相約千年帝都——陝西西安。 開戰在即,請開啟你的逐夢之旅。
[詳情]絲綢之路是曆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讚成此說,沿用至今。
[詳情]近期,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將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國南海:這裏海島星羅棋布,物產豐富,是中國對外交流的南大門,也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我們的先輩在這裏活動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無論是曆史還是法理,南海都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今天,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南海上。
[詳情]“齊多甘泉,冠於天下” 宋代文學家曾鞏這樣評價濟南——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地下湧出,匯為河流、湖泊,正應了那句“家家泉水,戶戶垂柳”。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