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8 月 20 日,國內最大規模的農機並購塵埃落定,中聯重科以 20.88億元收購奇瑞重工60%股份。這意味著中聯戰略布局中的“五朵金花” 開始全麵落地生根——工程機械、環境產 業、農業機械、重型卡車、金融服務五大 板塊齊頭並進,中聯重科由世界知名的工程機械製造商正向裝備製造商全麵邁進。
在產業領域開展戰略布局的同時,中聯重科在並購市場上頻頻出擊。在此 之前的 8 月 8 日,中聯重科在上海就並 購全球知名升降機企業Raxtar公司正 式簽約。而在2013年,中聯重科曾成功並購世界幹混砂漿設備領域的第一品 牌德國M-TEC公司,成功搶占產業製 高點。在更早的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 CIFA,構建中聯全球產業鏈,這也被全球 業界認為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典案例。中聯重科混合所有製基因帶來的 優勢,也是“中聯樣本”的價值所在, 其內核被中聯人概括為“創新、規範、 民主、包容、可持續”。中聯混合所有製 改革的成功,正是得益於這“五大法則”。
7月14日,湖南長沙。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向記者講述了中聯混合所有製發展曆程,並就中聯經驗做了詳細生動的詮釋。
記者:國企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混合所有製也不會一蹴而就。在混合所有製改革的推進中,如何 真正發揮自主創新的作用?
孫昌軍:混合所有製改革,其實就是一個市場化的選擇過程,誰有水平,誰就來做這個企業的管理者。代表政府的這部分股權,可以由政府派出的國有產權代表來負責,國有產權代表並不直接參加企業的經營和決策。當一個企業有重大的發展動議時,由國資委就此做 出決策,並通過國資代表進行表決。這就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機製,中聯重科現在基本做到了。
記者:混合所有製的實質就是產權多元,混合意味著有不可預 測的風險,規範就顯得格外重要。中聯是如何做到規範管理和經營的?
孫昌軍:發展要有規範,這是底線思維。國有企業在推行混合所有製的 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高度規範。對此,我們有太多體會。因為,隻要你做出一個決 定,質疑的聲音就會出來,不絕於耳,比 如國有資產流失,比如你們做這些事一定有利益輸送。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不能 說一有質疑聲音,你就停擺。在這方麵,我們首先要規範。怎麽規範?就是依法依規。這也是推行混合所有製的底線。混合所有製企業是一個共同的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不規範的行為,一定會埋下這樣或者那樣的風險,對各種股權造成傷害。
記者:作為一家公眾企業,增強透明度,公開必要的信息,才會贏得各方信任。中聯在混合所有製改革過程中,是否做到了公開透明和民主決策?
孫昌軍:民主決策,包括廣開言路,使職工能夠充分表達他們的一些意誌, 包括投票表達意見的權利,一點都不能省略。我們在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的過程中,政策出來以後,除了一般的大會宣貫(宣傳貫徹),高管團隊,包括董事長或者總經理,往往還要坐堂聽政,向員工陳述清楚。同時,一定還要有其他必要的民主程序。隻有這樣,我們的 改革決策才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正因為有民主程序做保障,獲得了員工的觀念認同,中聯重科22年來變革很多,但一直在平穩推進,沒有出現大波大瀾。
記者:經混合所有製改革,實現產權多元後,各方利益協調難度不小,中聯所倡導的“包容”該如何理解?如何做到這種包容?
孫昌軍:股東之間,國內資本和境外資本之間,經營者和股東之間,彼 此真的要包容。經過改製,各方走到一 起,組合成了一個家庭,在這裏頭可能大 家都有脾氣,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前提是彼此包容。在這個家庭裏頭,不是憑 體力、憑暴力,一定要憑你的思想、憑你的能力相互溝通。溝通得越多,智慧會越 被挖掘和放大,企業發展就會順風順水。中聯重科尤其重視董事會建設, 這中間,包容的價值就凸顯出來。從 2006年開始,我們董事會中的獨立董事多於股東董事,獨立董事都是在人力資源、戰略、財務審計、風險控製等方麵的國內一流專家。這種包容能激發企業的優勢和活力,確保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混合所有製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包容開放的精神。在改製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吸納融合股權的開放、人力資本經營的開放、資本 運營的開放、文化管理的開放,以這種開放和包容成就了今天的中聯重科。
記者:中聯重科的實踐 推動了國資監管方式創新,證明了混合所有製能充分釋放企業的發展活力。中聯重科追求的“可持續”與其他企業有哪些不同?
孫昌軍:對中聯重科而言,在混合所有製大家庭中,無論是國有資本成分,還是民營資本成分,大家組織在一起,要開展結構轉型。結構轉型能否成功,決定了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目前,中聯重科正在由一個單一板塊的工程機 械企業蛻變為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重型卡車等五位一體的裝備製造企業,這就是中聯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本文來自中國經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