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不趕時髦、不追風,更希望以產品、以質量、以效益說話。”安徽合力董事長張德進的開場白,正是這家老國企穩健的經營風格。張德進剛過天命之年,他坐在合力總部六樓辦公室的沙發上,身後的玻璃幕牆外是冉冉升起的太陽。
早上7時45分,盡管筆者比約定時間提前到達,但張德進到得更早。合力的員工稱,每天8點之前,董事長就會來到辦公室,下午差不多7點鍾才會離開。
張德進說,公司的願景是躋身工業車輛世界五強,目前仍在臥薪嚐膽、蓄勢待發階段。事實上,安徽合力早已是國內叉車老大,23年來,其叉車銷量居全國第一、世界第八,累計產銷工業車輛量約7.5萬台,同比增長近20%。榮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安徽省政府質量獎”等諸多榮譽。
不盲目跨界發展
安徽合力2013年年報尚未出爐,但已公布的產銷和季報數據顯示,其主要經濟指標處於曆史較好水平。
“多元化和專業化之間是辯證關係。首先是主業做精做專,在充分占據叉車行業發展空間的基礎上,再利用富餘的資源,發展能產生協同效應的其他工程機械業務,避免過度多元和過度單一。”張德進稱,合力不會盲目跨界發展,從這幾年工程機械行業的狀況看,過度多元化、盲目追求企業規模已經造成了一些好企業由盛而衰,甚至可能以後不複存在。
2013年合力做了三大功課:一是加快新H型、G2型等中高端內燃和電動平衡重叉車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增強自主研發製造實力;二是繼續提高國內營銷服務、配件維修服務能力。此外,公司在牽引車、裝載機等新入領域的發展也逐步成熟,技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其中裝載機產品在行業景氣度下行的環境下,獲得了近40%的銷量增長。
安徽合力近期完成的產業基地的戰略布局也體現出對“主業精專”和“適當多元”的把握。截至2013年底,合力構建了以合肥總部合力工業園為中心,寧波力達(東部)、寶雞合力(西部)、衡陽合力(南方)、盤錦合力為區域生產基地,以合肥鑄造工廠、蚌埠液力機械廠、安慶車轎廠及配套體係為支撐的戰略產業布局。
該布局的優點在於,內燃及電動叉車等標準產品按照區域供貨,減少跨區域運輸的成本、時間,快速響應市場;一些特色產品則交由專業廠生產,以專業打造精品。
以去年10月剛投入運營的合力盤錦基地為例,標準化的叉車產品供應國內東三省市場,陸路進入俄羅斯和遠東地區,目前已正式接單生產。各專業廠分工明確:中高端出口叉車產品主要由合肥本部生產,防爆車產品僅衡陽基地生產;軍用特種車輛的生產任務則交由寶雞基地。
張德進表示,合力將繼續鞏固傳統優勢業務,利用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加快向重型車輛、電動倉儲車輛以及相關工程機械領域拓展的調整轉型。
堅持發展自主品牌
“我們瞄準國際領先的幾大工程車輛企業,學習他們生產管理、品牌運營、市場運作上的經驗,借鑒發達國家叉車行業的發展曆程和模式,讓這些結合中國國情來考慮公司在國、外內市場要怎麽做。”張德進說。
張德進表示,絕不能限製合力作為自主品牌和獨立企業的發展,是引入戰略投資者或進行海外投資並購的前提條件。此外,無論引入實業還是財務投資者,合力仍將都將將立足工程機械主業,選擇在國際市場開拓、國際化運作、研發管理等方麵有益的合作對象,更好地走出去直麵國際市場。
走出去,也意味著和豐田、林德等國際叉車巨頭的進一步貼身較量。和國內叉車企業不同的是,合力拒絕了所有的出口貼牌生產,扛起中國自主品牌、民族品牌的大旗。在國內市場,目前合力部分高端產品已替代進口,但高端市場大部分仍由外資品牌掌握,國際市場更是如此。
“高端市場占有率不夠,除了跨國企業更習慣總部集中采購等客觀因素外,更重要是國內叉車的技術、服務還是有差距。”張德進對目前的合力仍不滿意,“我們的硬件水平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從外表看廠房、設備、工藝裝備甚至出來的產品似乎已經煞有其事,但還不夠。”
嚴苛的自我審視後,張德進認為,突圍的關鍵靠企業的“軟實力”。合力“軟實力”的欠缺包括:產品和技術上創新能力不足;國外內管理水平差距較技術差距更大;信息化未實現“三流合一”全覆蓋;而在企業文化上,舶來的優秀企業理念以及核心價值觀、準則等還沒有真正落地。
如何解決軟實力問題?關鍵是以人為本,讓人的素質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前些年我們資金在生產線、技術研發上投入較多,未來會在員工上投入更多,從提升員工的工資福利到進一步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張德進說,“合力要讓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地,落實到從決策層到高管、到每個員工的行為規範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