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汙染治理。會議要求在抓緊完善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二是發揮價格、稅收、補貼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對煤層氣發電等給予稅收政策支持。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今年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三是落實各方責任。
實際上,自去年初以來,華北地區連續出現霧霾天氣,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次提及大氣汙染治理問題,市場對於大氣治理的政策保持了較高的預期。
日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201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2014年將認真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措施,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嚴格控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煤電項目;確保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供應國V標準的車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
在11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翟青介紹,環保部確定的2014年度汙染物總量減排任務是: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減少2%,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5%。今年各地要完成1473個項目,電廠脫硝再增加1.3億千瓦,鋼鐵燒結機脫硝增加1.5萬平方米,黃標車淘汰300萬輛。
他同時介紹,《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以後,環保部門對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區、市)提出了細化的要求。環保部還和全國31個省(區、市)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細化分解梳理了近期需要完成的22項政策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2014年全國地方“兩會”相繼召開,汙染防治立法成最大亮點,霧霾防治、水汙染治理、生態紅線劃定是環保三大要務。
2013年以來,繼陝西之後,《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成為國內第二部新修訂的省級地方大氣汙染防治法規。該條例旨在從汙染排放總量控製入手,實現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汙染物排放控製,為各項措施提供法律保障。條例1/3的罰則對汙染環境的行為予以規範,同時部分行為加倍處罰,罰無上限。
市場人士表示,環境保護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節能環保產業不僅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手段,更是經濟保增長的主要內容。在這個大背景下,從事節能環保業務的公司可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國家花大力氣治理大氣汙染,從目前推出的一係列舉措來看,可謂是快馬加鞭。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大氣汙染防治產業的相關上市公司,尤其是脫硫脫硝領域上市公司或將實質受益。”一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市場人士建議關注以下四大領域環保股: 1.空氣質量監測領域。要進行PM2.5等顆粒物的汙染治理,首先受益的是檢測儀器廠商,主要投資標的有先河環保、聚光科技、天瑞儀器、雪迪龍等。 2.除塵治理領域。從根源上杜絕顆粒物的排放是治理的本質,從事大氣除塵、工業粉塵治理的有龍淨環保、科林環保、三維絲、菲達環保等。 3.硫化物、氮氧化物治理領域。因為氮氧化物或硫化物在空氣中可生成毒性更大的硝酸或硝酸鹽氣溶膠,形成酸雨,造成嚴重危害,涉及脫硫脫硝的主要上市公司有燃控科技、龍源技術、九龍電力、國電清新、永清環保等。 4.空氣淨化領域。空氣淨化設備類企業前景光明,尤其是提供工業企業空氣淨化的創元科技。
重點概念股點評
科林環保:現為國內最大的袋式除塵設備專業製造企業之一,生產的袋式除塵器廣泛應用於鋼鐵、電力、糧食加工、建材等諸多行業的除塵、物料回收和氣體淨化。據悉,科林環保募投項目之一的“年產40萬平方米過濾麵積大型袋式除塵設備擴建項目”廠房建設已經完成,預計年底能夠投產。公司在冶理PM2.5方麵擁有技術優勢,未來將充分受益於上述等大氣汙染治理相關政策法規。
菲達環保:公司是我國工業除塵設備的龍頭企業之一。公司在保持火電廠除塵改造市場競爭優勢之外,已開始向鋼鐵及化工等行業拓展業務,已中標合肥一家大型垃圾發電公司下轄的電廠尾氣綜合處理樣板工程。
聚光科技:公司產品涵蓋環境監測係統、工業過程分析係統、安全監測係統和實驗分析儀器四大業務領域,可以為環境保護、工業過程、公共安全和工業安全提供一係列綜合解決方案。除了傳統的產品市場外,公司還在積極地開展第三方檢測服務和運營維護等業務。
龍淨環保:三季報預增,業績進入釋放期。公司電袋除塵、餘熱利用低低溫電除塵、濕式電除塵等技術獲得客戶及環保部門的認可和重視,是國內除塵領域內獲得最多、技術及產品類型最全的環保企業,在300MV以上大機組項目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雪迪龍:脫硝景氣周期可持續,關注工業鍋爐脫硫進展。公司作為煙氣監測龍頭,保持了穩健的發展勢頭;展望未來,公司脫硝監測CEMS高景氣可持續,而隨著工業鍋爐脫硫等政策升級帶來的市場擴容,有望給業績帶來超預期可能。
泰和新材:主導產品為間位芳綸,可用作高溫過濾纖維,因耐高溫在空氣中不燃燒等性能及較高性價比,受到環保企業青睞,公司用芳綸製成的高溫除塵濾袋,已在水泥、鋼鐵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公司用於高溫濾料的芳綸業務銷售近億元。
深圳惠程:公司是主要的袋式除塵器耗材生產商,其高性能纖維原料聚酰亞胺技術壁壘高,進口替代機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