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柳州 —顏煒是柳工的高級維修技師,采訪中,他為我們講述了在南極極端環境下工作的故事。
在海冰卸貨駕駛雪地車輛工作中,顏煒有三個硬性規定:不鎖門、打開天窗並且始終獨自駕駛。他說:“如果雪地車意外滑入大海,最重要的是要迅速從車裏逃生出來——如果發生了什麽事故,獨自一人駕駛能夠將生命損失降至最低。”作為中國主要施工設備製造商柳工的一名高級維修技師,顏煒曾效力於中國南極、北極科考項目,負責維護保養並操作在冰麵上運輸人員和重要物資的重型機器。
在南極,安全永遠是重中之重,在海冰上卸貨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他說:“雪地車重5噸,雪橇上的貨物通常重達5、6噸。這使在冰麵上駕駛變得非常危險,尤其是夏季,海冰由於溫度上升開始融化、變薄,對海冰卸貨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顏煒清楚地記得2008年底首次踏上南極大陸的情景,當時他看到一輛價值300多萬的新雪地車在雪龍號卸船時掉進了冰裂縫中。顏煒回憶道:“整個車輛在短短幾秒鍾就沉入冰海。所有人衝著駕駛員瘋狂喊叫。幸運的是,駕駛員從駕駛艙天窗中爬出來了,並且最後也從冰裂縫中爬上來了。五年後,為雪龍號卸船時,對講機中的聲音仍然在他耳畔回響。 “雪地車170,別著急!我們將護送你!”
他回憶到,當他駕駛雪地車退回到雪龍號並連接住雪橇時,其它三個冰上摩托車上的團隊成員一直等著他,指引他倒車。這位43歲的高級技師說:“這絕對是團隊合作。每次任務,我們都觀察彼此身後的情況。”
“在南極,我幾乎每天都有駕駛任務。冰裂縫的位置、甚至寬度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但是每次我們為雪龍號卸船時,都要提前充分做好準備。”
他通常會數次踩點,找到通過冰裂隙的最佳路線。
這支隊伍每天最多工作16小時來卸貨,因為在南極,每年隻有40天適合施工。如果他們加快工作速度,就能為施工贏得更多時間。
顏煒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是被極地地區的冰凍美景所吸引的,他總共在南極呆了17個月,先後在中國的中山站以及參與中國首個南極內陸基地——昆侖站的建站準備工作。
“20年前,我在新聞上知道了極地科考,當時我就被那片純淨的景色和企鵝這樣的野生動物深深震撼了。我夢想如果哪天有錢了可以去那裏旅行,但是這隻是一個夢想,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在那裏工作。”
2008年,當柳工開始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PRIC)合作時,他的夢想終於照進了現實。
他說:“對維修技工來說,在極端環境下操作機器非常具有挑戰性。極端低溫、高海拔、大風和強烈的紫外線使南極成為一個絕對的極端環境。對我來說,這種挑戰確實也非常誘人,所以我申請並努力爭取這個機會,加入了中國極地科考隊。”
根據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長期合作,以及顏煒提供的關於在極端環境下設備性能的第一手資料,柳工於2012年將其完善後的挖掘機和裝載機送往南極。極端環境也是對施工設備及其製造商的考驗。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餘亞軍表示:“在開發適用於極端環境的施工設備過程中,顏煒的工作經驗非常重要。南極是一個非常好的測試環境。”
顏煒說,在南極工作改變了他的生活。
他說:“它讓我近距離接觸最先進的科學研究,以及最原始的地貌。如果你從未去過南極,就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人為汙染,世界將會有多麽潔淨。”
南極也激發了他對攝影的興趣。在中國流行社交網絡QQ上,他發布了許多絕美的照片——掛在晴朗天空上的月亮,穿透透明空氣的陽光,在科考站周圍散步的企鵝,以及正在融化的冰。
“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驅使我拍攝地球上最後這片淨土的原始力量和令人難忘的淳樸。我從科考隊的科學家那裏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在探索、建設這片土地的過程中,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我們必須更好地保護我們擁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