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2001年采取“走出去”政策以來,對外直接投資(OFDI)流量迅速增長,2012年達到了840億美元(盡管其存量依然較小)。2012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者(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這一成果也暴露了各種問題,尤其是由於國有企業(SOEs)控製了中國OFDI存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本期展望提出了三大挑戰及其應對措施。
中國政府麵臨的短期挑戰是需要考慮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某些東道國對中國OFDI的懷疑論。這些懷疑部分是由於東道國通常難以適應新的競爭者,擔憂國家安全(鑒於國有企業在OFDI中的地位)以及擔心中國對外投資項目的影響(盡管這種影響可能無異於其他國家企業造成的影響)。在某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位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然資源型FDI主導的國家——中國企業可能會被視為南南中心外圍關係之下的新型殖民主義的代表。
應對這些擔憂要求中國製定和實施“走進去”戰略以補充其“走出去”政策。這一戰略要求更為關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FDI,如那些能夠盡可能多地促進東道國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並且在公平治理之下(包括自然資源FDI的合同)的FDI。一種可能性是中國率先設立一個獨立機構以幫助,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與來自任何國家的企業進行包括自然資源在內的大規模合同的談判。
中期挑戰是中國如何應對某些發達國家管製(如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談判背景下)政府給予其國有企業海外投資支持(如金融和財政激勵)的措施。鑒於國內複雜的企業“走出去”支持措施,這一問題對中國尤其重要。然而,中國並不是唯一的給予類似支持的國家——大多數發達國家以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都這麽做,對私人部門的企業也會給予支持。
應對這一挑戰的途徑之一是將這一主題的商議和談判擴大至企業對外投資可利用的各項措施,為完全競爭中立,不區別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然而,由於某種程度上,母國措施反映了吸引外資的激勵,而過去管製後者的努力已經失敗,因此管製OFDI激勵將是一大挑戰。
最後,中國麵臨的長期挑戰是確定其想要在構建多邊投資框架中扮演的角色。鑒於中國企業直接投資常麵臨東道國阻力——隨著中國OFDI增長,這一阻力可能會加劇——建立保持保護FDI和為政府保留足夠政策空間追求合法的公共政策目標之間適當平衡的多邊規則是符合中國利益的。隨著中國作為投資者的地位上升,其作為東道國保護政策空間所得的利益已經日益被其作為母國保護企業對外投資所得的利益所彌補,這反映在其國際投資協議發展過程中。事實上,如果有人想指出一個準確的中國作為母國所得利益相當於或者超過作為東道國所得利益的時點,他可能會指向2013年7月11日。當日,中國同意在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背景下,繼續與美國在事前國民待遇和負麵清單的基礎上進行談判。這一概念和政策上的突破為兩國之間達成協定和更為廣泛的投資框架奠定了基礎。
過去中國未能參與世界金融和貿易體係框架的創建。如果這個問題再次提上國際議程,中國將有機會積極參與到創建一個多變投資框架的進程中,甚至可能在這一進程中起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