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能夠生存下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製造商約10家,但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一定能誕生世界級的公司。”
10月16日,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上,一向以儒雅寬厚的低調風格給人留下難忘印象的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與行業巨頭暢談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未來發展時,談到工程機械行業可能到來的“戰國時代”,不經意間流露了一份王者雄心。
詹純新認為,目前,行業進入了轉型調整期,整體增速明顯放緩,但行業調整期也是企業難得的發展契機。中國工程機械需要在戰術和戰略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戰術上以創新為核心,提升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戰略上實現自我變革,調整發展結構,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最終形成以文化、技術和資本為核心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放慢發展腳步
“鋼鐵俠拯救了世界,現在,誰來拯救鋼鐵俠的家園?”
10月16日,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的中心會場外,中聯重科的視頻宣傳片以極富視覺衝擊力的畫麵,在吸引眾多與會人士目光的同時,也不禁引人深思:“中國拯救了世界工程機械產業,但現在誰來拯救中國工程機械企業”。
2008年前後,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工程機械市場需求萎縮。2009年,隨著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出台,中國工程機械產業也隨之在2010年出現了“井噴式”增長,裝載機增長近40%,挖掘機增長甚至超過了70%,中國市場工程機械銷量在2010年超過全球其他市場的總和。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借機加快國際化步伐,通過一係列並購整合,成功地把世界工程機械的產業中心轉移到了中國。
但自2011年3月份起,隨著宏觀經濟調整,行業內很多企業開始麵臨產能過剩、盈利下降、財務風險嚴峻的發展困境,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也由此進入了中低速發展階段。
“是到了放慢腳步,對市場和企業進行一番自我審視的時候了。”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詹純新的語速緩慢但堅定。詹純新認為,4萬億經濟刺激的時代和工程機械的高速發展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會長時間持續。
“工程機械行業還是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全球整體存在產能過剩。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和GDP密切相關,當經濟增速低於兩位數時,工程機械行業是產能嚴重過剩的。”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上,詹純新認為,未來幾年,行業都將麵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當天與會的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湯敏也持相同意見,他認為,隨著政府調結構、穩增長經濟政策的推進,“快”字已不可能出現,未來中國經濟很難會再出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創新驅動中聯重科增強企業競爭力
當行業出現產能相對過剩時,創新是增加市場機會的一個重要手段。在當日峰會上,詹純新指出,行業進入中低速發展時期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要抓住機會苦練內功。堅持創新是企業“內功”的內涵,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生命力來源。
詹純新表示,創新既包括產品技術的創新,也包括產品結構的創新。在技術上,新材料的應用將會使工程機械產品得到很大的提升,甚至改變傳統工程的施工方式。在產品結構的創新上,詹純新認為應該抓住市場發展趨勢,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像“高空作業平台”就是一個新的產品空間。
事實上,中聯重科在新材料、新能源這些領域已經先行一步,引領了行業技術革新。新材料上,中聯重科協同CIFA科研團隊獨創碳纖維臂架技術、研發出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改寫了混凝土泵車臂架長度的世界紀錄;能源動力方麵,中聯重科-CIFA團隊聯合研發出了全電動發動機,是工程機械領域值得矚目的創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