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的發展之初,與所有的企業一樣,就是因為一個有著領袖氣質的人,做了一次大膽的嚐試。這個人就是1992年時任長沙建設機械設計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就像“敢為天下先”的湖南人精神一樣,詹純新帶領了7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借款50萬元成立了最初的中聯重科,從此開始了一段傳奇人生的書寫。
時過境遷之後,我們站在現在的位置回首望去,當年詹純新的第一步,事實上具有體製革新的意義,他把一家純粹靠行政撥款,靠國家科研經費生存的研究性機構變成了一個市場主體,並為日後的現代企業製度建設打下了基礎。
但是,中聯重科在創業之初,可謂是內憂外患,在“夾縫中生存”。公司成立慶典剛完,詹純新親手書寫的創業對聯,“更觀念、改機製、創改革偉業闖闖闖,抓工貿、促科研、樹建機雄風發發發”就被人改成“大騙子小騙子騙騙騙,大倒爺小倒爺倒倒倒”。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以研究技術為主要核心價值的學院性機構,居然參與到實體經營的行當,這是典型的不務正業。中聯重科就是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中,懷著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和一顆產業報國之心的詹純新和他的中聯重科並沒有氣餒,而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水平提升上去,趕超國際水平。
時間到了1993年7月1日,我國第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HBT40型混凝土輸送泵終於在中聯試製成功並順利投產,當年實現贏利300萬元,1994年更是扶搖直上,贏利1300萬元。突出的企業效益和產品質量擊碎了公眾的質疑,也率領民族工程機械行業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在中聯重科的示範下,很多企業包括民營企業開始紛紛進入工程機械行業,行業力量迅速壯大。
2000,中聯實施多品牌融合戰略,從功能、價格諸方麵對市場的細分,中聯統一品牌,這更是令競爭者難以插足,這種高進入障礙無疑大大提高了對方的進攻成本,對自己來說就是一塊抵禦對手的盾牌。 中聯重科的這一舉動,為我們民族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大爆發起了一個好頭。中聯重科作為我國工程機械領域中的佼佼者,2000年時,也成功的登陸了A股市場,作為一個中國體製改革的成功典範,為後來人的成功,也起到了指路明燈的作用,這就是中聯重科的第一次變革,讓其成為了中國工程機械領域響當當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