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麵混合鋼箱梁斜拉橋,全長1172米,主跨700米,跨徑布置為60米+176米+700米+176米+60米,鋼箱梁全長1052米,鋼梁總重2.08萬噸,是廣東省第一大跨、全國第七跨斜拉橋,索塔為“H”型塔身,塔高186米。
江順大橋概算總投資21億元,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廣(州)佛(山)江(門)快速通道的關鍵控製性工程。建設江順大橋的消息公布以來,眾多大型企業已落戶江門先進製造業江沙示範園區。“江順大橋建成通車後,江門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期,成功打開跨越發展之門、無縫對接廣佛經濟圈,更為快速地承接僅一江之隔的順德的產業轉移,並更多地吸引發達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江門市委書記劉海說。
日前,隨著最後一鬥混凝土緩緩注入,廣東省目前跨度最大的斜拉橋--江順大橋BT工程Z3號主塔澆築完成,這標誌著大橋主塔全部封頂,也為明年6月台風季來臨前大橋合龍贏得了寶貴時間。
一橋連兩地。江順大橋將打通順德與江門之間的西江天塹,從江門市中心到順德核心經濟區距離從1.5小時縮短到20分鍾,對於加強江門市與廣佛核心區的聯係、加快珠中江一體化進程將發揮重要作用。
江順大橋是江門市第一個BT項目,將BT工程模式引入到市政工程建設上,已在北京、長沙、沈陽等諸多項目上取得良好效果。項目總承包部在總結之前項目經驗基礎上,嚴格按照魯班獎和國際建築標準進行項目組織管理和現場標準化施工,針對工期緊、任務重的特點,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克服重重困難,保證了大橋建設有序進行。
江順大橋項目的建設,得到了廣東省、江門市黨政部門和中國中鐵的高度重視,政企雙方通力合作,攻堅西江天塹。
2011年11月,承載著厚重的使命,工程總承包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擇優選拔,組建扁平、精幹、高效的項目建設團隊在西江兩岸安營紮寨。11月21日,項目正式啟動施工。
作為“廣東斜拉第一橋”,江順大橋施工技術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建設者們一開始就遇到了攔路虎:江門地處具有“世界地質博物館”的珠江流域腹地,不同形態的岩石、沙礫、淤泥層給大橋基礎施工帶來很大困難。大橋橫跨西江,水文條件複雜,同時夏季多台風、暴雨、高溫等惡劣天氣,嚴重影響工程進展。此外,大橋還是江門重要生活用水水源地,環保要求極高。而江順大橋又是江門市重要城市景觀工程,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工程質量要求高。
在施工建設中,江門市BT辦、交通局、財政局、建設辦、公路局和江順大橋總承包項目部通力協作,以創建魯班獎為目標,精心組織,科學管理,技術創新,努力創優質精品工程、綠色環保工程和陽光廉潔工程,力求保質保量做到內實外美,交給江門人民一個滿分答卷。
克服雨季、台風、洪水、高溫、征地拆遷影響等各種困難,建設者們成功組織了三次勞動競賽,按期優質安全完成了各項節點工期。從去年9月底江門岸主橋塔塔座開始施工,到如今兩岸主橋塔全部封頂,隻用了12個月時間。
江順大橋兩個主塔的樁基共有鑽孔樁56根,樁直徑3米,最大樁長102.5米,如何保證在汛期來臨前完成鑽孔樁的施工任務是擺在江順大橋建設者麵前的首要任務。在建設分公司總經理王立平的親自指導下,建設者們向技術和設備要更好的安全質量控製手段和工作效率。
在鑽孔樁施工中,他們大膽采用最先進的KTY4000動力頭鑽孔機設備及UDM100型超聲波成孔檢測技術等,組織QC攻關小組消化吸收並創新施工技術。2012年一季度,全國僅有30台KTY4000機,江順大橋就調來12台同時施工。通過使用KTY4000動力頭鑽孔機設備,使原本要1年時間才能完成的鑽孔樁施工任務縮短到僅4個月時間,全部達到級質量標準,創造了有安全質量保證的“江順速度”。
在江順大橋建設過程中,技術創新貫穿始終,投入科研經費超過千萬元,保證了工程安全、質量與工期。4台千斤頂同步下放技術為2500噸鋼圍堰一次下放成功提供了保證;水下機器人及成像技術的使用,確保鋼圍堰一次封底成功並滴水不漏;混凝土溫控改進技術、數控檢測技術、液壓爬模改進技術等對提高混凝土澆築內在質量和清水混凝土外觀質量等都起到很好作用。
目前,江順大橋《深水複雜地質大角度傾斜岩麵大直徑超長鑽孔樁施工技術研究》已被評為交通運輸部工法;《廣佛江快速通道江順大橋複雜地質下大直徑深樁成空質量控製》QC成果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二等獎;江順大橋鋼圍堰的下放導向裝置、圍堰喇叭口堵漏技術已獲國家。技術創新提高了機械化程度,也為工廠化生產和集約化施工組織創造了條件。
江順大橋主塔封頂後,建設者們還將麵對2.3萬噸鋼箱梁架設安裝、跨濱江大道和江堤的壓重梁現澆施工以及鋼橋麵環氧瀝青鋪設等困難。將一如既往地科學組織、精細施工,確保江順大橋在順利通車的同時實現“安全零事故、環保零投訴、質量魯班獎”的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