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清晨,美麗的泉城還在熟睡中。一支重卡車隊悄然駛出中國重汽技術中心的大門。在這酷暑難當的季節,他們的目的地卻是號稱“火洲”的新疆吐魯番。但是這對隨車隊出發的中國重汽技術中心的“三高”實驗團隊來說,早已習以為常。從2006年開始,幾乎每年,他們都要在盛夏時節去尋找最熱的地方,最寒冷的冬天奔向滴水成冰之地。
汽車的“三高”實驗是指高溫、高原、高寒實驗。在這三種極端天氣和氣候條件下,對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整車的性能進行測試和標定。
這次的實驗車隊由三輛HOWO-T5G和兩輛SITRAK組成,技術人員將分別在高溫、高原的天氣條件下對MC11發動機、MC05發動機、SCR係統及AMT進行高原熱區標定。
告別濟南夏日的第一縷陽光,實驗團隊踏上了從吐魯番到格爾木,再到拉薩的曆時一個半月的實驗征程。
“烤”驗 ·吐魯番
吐魯番位於新疆中東部,屬於獨特的暖溫帶幹旱荒漠氣候。幹燥少雨,日照充足。7月是吐魯番全年之中最熱的月份,平均氣溫在45°左右。但是這樣的高溫依然不能讓技術人員滿意,為了獲取最佳實驗數據,實驗團隊來到了火焰山。火焰山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裏處,東西走向,長98公裏,寬9公裏,主峰海拔831.7米。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火焰山表麵寸草不生,是全國最熱的地方。
實驗車隊就在這裏開始了反反複複爬“火焰山”的日子。上去下來,下去上來,與這高溫天氣同樣枯燥的實驗過程,是團隊成員們的家常飯。通過反複實驗, 來改善發動機熱區性能,控製發動機在高環境溫度下的冷卻水溫度,預防發動機過熱損壞,進行整車的性能標定。
實驗過程要求車輛是滿載,但是由於長途跋涉,使用配重塊會很不方便。根據多年的經驗,實驗團隊發明了用前車拖後車的方法來滿足車輛滿載的要求。這種方法,還能通過後車腳刹等方式來增加載荷量,最大限度滿足不同的實驗要求。這種拖車的方式,對坐在後車的工作人員來說非常不舒服,視野完全被前車阻擋,完全看不到前麵路況。前車的一個輕微刹車會讓後車上的人員來個俯衝。他們隻有配備對講機,來協調前後車的各項操作。
下山時,要取下連接兩車的拖杠。這時的拖杠經過幾個小時的烈日暴曬,表麵溫度近50°。所以就算戴上手套,手也會被燙得火辣辣。
由於實驗要選在溫度最高的時間段進行,所以在太陽最毒辣的時候大家正好需要呆在戶外。雖然高溫炙烤,但是工作人員都得穿上最厚的工作服。因為比高溫更可怕的是紫外線的照射,穿得比較單薄,就會曬傷皮膚。這次隨隊的還有王柯、張倩兩名女同誌,對她們來說,如果說太陽暴曬、高溫都還可以克服,那麽不能多喝水就成了她們麵對的最大難題。因為荒郊野外的實驗場地,上廁所對女同誌來說非常不方便。在吐魯番那樣幹燥高溫的天氣下,幾個小時不喝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兩個參加工作沒多久的女孩子,在同齡人還在辦公室吹著空調用著電腦的時候,她們嘴唇幹裂出一道道血口子,頂著四十幾度的高溫和暴曬,跟著車隊一趟趟的爬山下山,記錄和分析各項實驗數據。
曆練 · 高原
如同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一樣,通過了火焰山的“烤”驗之後,還有更艱險的實驗任務等待著中國重汽“三高”實驗團隊的隊員們。他們在圓滿完成高熱地區的標定之後,開始了向高原出發。
說到“高原”,最讓人膽戰心驚的莫過於“高原反應”了。程廣華,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檢測中心專務,作為“三高”實驗團隊的總協調人,他從1998年中國重汽研發8×8軍車的高原實驗以來,“三高”實驗每次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就算這樣身經百戰的“三朝元老”,依然年年要麵對“高原反應”的折磨。但是在他看來,身體上的反應算不了什麽。最擔心的就是每年實驗團隊裏新加入的成員。他們從來沒來過高原,不知道身體的耐受情況如何,所以總是揪著一顆心。
這種擔心不是多餘的。在高原上,稍微一個感冒發燒都會有生命危險。汽車電子部的趙玉超雖然是第二次參加高原實驗,但是由於今年異常的天氣,身體吃不消了。他和第一次參加高原實驗的檢測中心試驗車駕駛員徐銳剛到達格爾木,倆人開始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在賓館裏連上廁所的力氣都沒有,趴在床邊吐,睡不著覺。第二天一早,卻依然頂著熊貓眼就跟著車隊去跑實驗。
由於高原氣壓低,水隻能燒到60°就開了。在外跑一天實驗,吃桶方便麵都成為奢望,隻能帶些燒餅來充饑。住宿上,因為需要較大的停車場,車隊隻能選擇跑長途運輸的貨車司機們住的旅館。條件艱苦自然可想而知,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他們工作的熱情。
每天天還沒亮,車隊就從格爾木出發,目的地是昆侖山口。雖然短短150公裏的路程,但是海拔卻相差了2000米。隨車人員一邊忍受著高原反應的折磨,一邊記錄和調整實驗數據。從3000米開始,每隔500米進行高原數據采集。以此改善發動機在高海拔低氧含量下的車輛啟動、加載性能,使車輛能夠在低含氧量條件下順利啟動,正常加載行駛;控製增壓器轉速在要求範圍以內。還要同時進行後處理係統、OBD係統的標定
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人都很虛弱,平時兩個人就能搬動的拖杠,此時,四個人都搬不動,需要大口大口喘著氣。在高原上,拆拖杠成了大家最怵頭的工作。奔波一天,晚上回到駐地,還要向總部進行數據傳輸、召開電話會議,調整和確定下一步的實驗程序和計劃。
由於昆侖山口的海拔是4767米,還無法滿足一些實驗項目要求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要求。所以為了最準確的實驗結果,實驗團隊在結束了格爾木地區的實驗項目後,又馬不停蹄奔赴海拔更高的拉薩。
前行 · 在路上
8月底的泉城已略有秋意,中國重汽“三高”實驗車隊的最後一輛車在第一縷秋風中也平安回到濟南。
雖然經過了一個半月的辛苦奔波,大家都黑了,瘦了,但是滿滿的欣喜彌漫在實驗團隊中間。這份欣喜是來自對中國重汽新產品的篤定。據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汽車電子設計部部長郭慶波介紹,在這次實驗過程中,車輛基本沒出現什麽毛病,尤其是MC係列發動機在熱區性能、高海拔低氧含量下的車輛啟動、加載性能等表現非常好。中國重汽產品的品質再一次通過了嚴格的考驗。
回來以後,在對熱區、高原的實驗數據進行匯總整理之後,中國重汽“三高”實驗團隊又開始對春節前要進行的高寒實驗做起了準備工作。冬季平均溫度零下40°以下的漠河將是他們的實驗場地。程廣華介紹說,每次實驗車隊出發之前的準備工作都要做得細致而周到。出發之前要開4-5次的準備會議,車輛組織、人員配備、車輛狀態的確認等事無巨細,都需要一一落實。還有四年就到退休年齡的他不僅依然堅持在一線,而且作為領隊,各種協調工作都要親力親為。對此,程廣華表現的很淡然:“沒什麽,這事領導交給我,放心。”
正是這樣一群可敬可愛的重型汽車技術人才匯集在此,才造就了中國重汽技術中心在國內重卡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這裏不僅是中國重汽新產品研發和試驗的綜合科研基地,更是中國汽車行業唯一一家國家重型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一款中國重汽新產品的問世,都會在“三高”實驗團隊的陪伴下經曆冰火兩重天的層層考驗,打造出中國重汽產品可靠的質量水準和領先的技術水平。這背後凝結著他們默默無聞的努力、汗水和付出。
作為一支專業高效的技術團隊,未來他們會繼續奔波在路上。在最酷熱、最寒冷、海拔最高的每個地方用行動來踐行中國重汽“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獻社會”的莊重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