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競爭促進的,也是要活得更好逼出來的,企業不創新就是等死。”8月31日,2013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上,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就“創新成就大企業”這一話題拋出了自己的觀點。
近日,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報業績陸續披露,“三巨頭”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三一重工上半年淨利潤都大幅下滑,似乎預示著工程機械行業的寒冬仍未過去。“中國經濟減速使行業效益下降,但這對工程機械來說並不是件壞事,大家正好可以借此冷靜下來,理理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擠水份、調結構、抓創新。”王民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王民說,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較高發展,尤其10多年的高速發展,使工程機械行業擁有了一定的基礎、規模、體量和水平。如今全球經濟以及中國經濟減速慢行,行業受到影響,但並未出現大麵積虧損,從今年的中報看,徐工的利潤下降了40%多,但仍然盈利了10多個億。
在當天發布的201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徐工位列第119位,比去年提升了3位;在2013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徐工排在第44位,而去年的名次是第55位。
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已形成了一個充分競爭的局麵,國有、民營、合資林林總總有幾千家企業,因為高度競爭使得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壯大,但同時也因為要適應競爭,逼迫企業要創新。王民認為,企業的創新主要是技術的創新,可靠性和先進性是裝備製造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今做普通同質化的產品已經沒錢可賺了,跨國公司占據的是高端市場、掙的就是大錢,而我們現在還有差距。所以創新是競爭促進的,也是自己要活得更好逼出來的,不創新就是等死。
王民認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與積累,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解決了90%的難題,但最關鍵的是要攻克最後的10%。“這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最後的幾百米,需要我們聚集更大的力量,用更多的財力、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人才,把最後幾百米和10%的難題解決。這個難題不解決的話,始終被人遏製。”
王民告訴記者,現在對於徐工來講有兩大戰略,一是創新戰略,一是國際戰略。徐工的主機產品的性能已經不低於國際發達國家水平,但核心零部件還需要有所突破。為攻破這一難題,徐工在德國收購企業並建立了研發中心,在海外培養高端技術人才。“自己有目標,有路徑,這最後10%的難題,就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建立全球平台來現實。”
“要強大起來必須到國際上去,中國市場總有需求飽和的時候,我們需要通過創新去爭取存量,現在最大的存量還在跨國公司手裏,中國企業要從他們的手裏爭得一塊。”
說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王民臉上充滿了自信的笑容,“對於未來我非常樂觀,國內的市場下半年肯定要比上半年好,逐漸見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還在20%以上,這並不是小數。”
“看看現象,現在無論是馬路上跑的,還是工地上用的工程機械大多數都是中國的,這個現象讓我覺得很有信心。20年前我們到外國公司參觀,感覺象小學生看大學生,10年前徐工在世界上名不見經轉,但如今已經排到世界裝備製造業第五。”
王民說,從18歲學徒開始,他從事工程機械行業已經有41年了,令他感慨的是這個行業還有一批象他這樣的人在紮紮實實地在幹,一做就是一輩子。“製造業不象其他產業,需要有一批人沉下來做事,在技術上、文化上有所積澱,這樣才能製造出高度可靠性的產品,才能不斷有技術的進步。所以要留住高端人才,企業的管理也要創新,用激勵機製,用人文關懷,用企業文化。”
對於徐工的發展目標,王民指出,要用五年左右時間進入全球行業前三,不僅是銷售規模,而是綜合指標。“我們要以登頂的決心和勇氣,在世界前三強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隻有上去就不下來。卡特彼勒已經占據行業老大哥地位已經幾十年了,我想這就是徐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