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角林大橋是橫跨拉薩河、連接拉薩市區與蔡公堂鄉次角林村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發展次角林的重要通道。
大橋的一層作為交通功能使用,采用預製簡支變箱梁連續結構加裝飾性掛板,二層為人行橋,采用鋼結構,橋上兼具旅遊商鋪與休閑賞景功能。
居住在蔡公堂鄉次角林村的31歲村民旦增是拉薩市區一家單位的保安,每天都來往於拉薩市區和次角林村的他內心裏有這樣一個希望很久了:“我希望次角林大橋能早日通車。
改變:給附近村民帶來很大便利
下午3時許,居住在蔡公堂鄉次角林村的村民旦增正騎著電動車去上班。“我在拉薩市內一家單位當保安。”旦增說,他以前中午下班都沒時間回家吃飯,因為回家需要從柳梧大橋或是拉薩大橋繞一段路,“現在好了,中午下班就能從次角林大橋的便橋上回家。”
目前,拉薩的城市交通格局以東西向為主,受地形的限製,南北向的距離較短,最長也就六七公裏。所以加強拉薩河上橋梁的建設對發展城市交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把拉薩河兩岸連接起來,促進兩岸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拉薩市實施“東延西擴、跨河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
次角林大橋的修建,對拉薩環城交通的建設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拉薩的城市交通網絡將越來越完善,大家的出行也將越來越方便。
現場:每人每天能焊200根鋼筋
王世福介紹,大橋是由多片預製梁拚接而成,所以需要將拚接處的鋼筋焊接在一起。“焊接好鋼筋後,我們接下來還將在最底層鋪設木板。”王世福說。
“我們每天早上八九點就開工了。”在次角林大橋施工,一名電焊工正在橋梁上焊接著橋梁之間的鋼筋,他說:“我們每人每天差不多能焊200根鋼筋。”
王世福介紹,目前主橋體的承台都已全部建設完成,次角林大橋為廊橋形式,藏式風格。一層為交通功能橋梁,二層為人行橋。“工程共設計有95片小箱梁,48片異形梁,目前也已全部架設完成。”王世福說。
“目前大橋一層除需焊接鋼筋外,還要鋪設木板並澆灌水泥混凝土,再在最上層鋪設好瀝青即可達到通車條件。”王世福說。
進度:所有橋梁均已架設完成
次角林大橋涉及內容包括橋梁工程、仙足島環島南側道路改造、停車場、川藏公路跨線立交橋。工程總長度3.05公裏,其中次角林大橋主橋體長637米,寬29.12米,橋身分上下兩層。
記者在次角林大橋的施工現場發現,幾名工人正在大橋上施工。頭戴白色安全帽的次角林大橋工程項目部總工程師王世福介紹:“大橋的一層作為交通功能使用,采用預製簡支變箱梁連續結構加裝飾性掛板;二層為人行橋,采用鋼結構,橋上兼具旅遊商鋪與休閑賞景功能。”
據了解,次角林大橋建成後將是我國最長的廊橋,也是第一座在高海拔、高嚴寒地區建設的雙層橋梁,設計內容包括橋梁工程、環島南側道路改造、停車場、川藏公路跨線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