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宜居城市的建設管理智慧
2012年,在《經濟學家》信息部(EIU)每兩年主辦一次的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上,按照評審委員會新擬定的標準,有東方之珠美稱的中國香港超越溫哥華、墨爾本、維也納等眾多世界名城躍居榜首。評審意見認為:香港空間雖然緊湊,但很好地保護了自然傳承、創造了密集的綠色空間,使居住者感到舒適。
香港總麵積1100平方公裏,人口70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密度平均高達2.1萬人/平方公裏。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讓700萬居民感到舒適的環境,榮耀背後,體現的是香港人在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麵的智慧與人文精神。
以城市建設垃圾管理與噪音管理兩大世界性難題為例,香港城市建設產生的垃圾曾高達每天3.8萬噸,主要采用垃圾井深埋和堆填兩種方式處理,由於土地資源十分稀缺,政府從宏觀政策與微觀技術兩方麵著手,將如何減少城市建設垃圾產生作為控製的重點。環境署提出“盡量避免,努力減少,循環使用”的方針,並製定了《減少廢棄物示範計劃》等管理條例,規定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原則,征收建築垃圾處理費,並采取一切避免、消除和減少廢物產生以及對廢物進行再利用和循環使用的技術措施,對建築垃圾實行廢物減量化處理,從源頭進行控製,盡量避免產生垃圾,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在噪音管理方麵,因為城市蓬勃發展、建築與道路密集、車輛保有率高等特點,管理壓力很大。環保署為此製定了嚴格的管理條例,條例規定:任何人於晚上23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任何時間,在住用處所或公眾地方發出或促使發出噪音,而該噪音對任何人而言是其煩擾的根源,即屬違法,可罰款1萬元。嚴格的條例使交通噪音、建築噪音得到有效管控,讓繁忙的都市更安靜。
有效的管控,打造城市的宜居,也給城市建設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道路養護為例,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公裏道路承載275輛車,交通壓力巨大,而且因為很多道路設計年代較早、通車時間較長,各種路病頻發。
過去養護承包商在治理路病、維護城市形象與交通暢通的同時,容易受到各項條例的約束。如:在采用傳統養護技術時,按照建築垃圾的管理規定,施工中產生的路麵垃圾需要繳納垃圾處理費;施工過程中封路及噪音的問題更為棘手,大部分道路在白天交通繁忙,難以申請交通封閉,若選擇在夜晚施工,則傳統銑刨施工的噪音,又難以邁過噪音管理規定的坎。在兩難之間,選擇新技術成為香港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而作為創立於香港的英達科技集團,則以先進的就地熱再生技術與設備為香港道路養護提供了新的選擇。
2010年3月,香港路政署考察了英達公司南京工廠,對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和設備做了充分了解。2010年10月,英達設備在香港進行演示施工,26天整治13條道路,施工過程中體現出的“對路麵材料循環再利用,不產生銑刨垃圾,設備機動性好,交通幹擾少,施工無噪音、粉塵”的特點,得到香港城市建設部門一致讚許。負責香港地區道路養護、水務、渠務等工程的大型工程公司——香港偉金建築有限公司與英達展開合作,多次采購英達設備。
2013年4月,香港偉金建築有限公司再次給英達發來訂單,購買1台PM400“修路王”和1台AR500快速加熱運料車,這是偉金公司第4次購入英達產品,距離上次采購僅9個月。
香港施工一般為全路寬治理,設備的使用效果證明:英達1台設備配5 6名工人,與原來施工時多台設備配10 20名工人的工作量相當,提高了承包商的商業效益,而且英達設備的特點,使承包商跳出了各種條例的約束,可以更好地為港島的建設助力。就地熱再生技術是香港道路養護的新方向,未來的運用將更加廣泛,而以英達為代表的各種新技術的推廣,也一定能使香港將最宜居城市的稱號一直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