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公路人的一員,我們深知,僅僅是“紙上談兵”絕非提高我國公路養護施工水平和公路整體質量的最佳途徑,一線施工所得積累才是提供決策參考的“不二法門”。本文作者於佰祥先生在吉林省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多年,多次參與公路工程建設,常年深入施工前線,潛心研究路麵維修養護處置方案,積累下了豐富獨特的實戰經驗。由此,本刊特約於先生就目前公路維修養護的誤區、難點以及路麵機械設備的發展和改進等問題撰稿分析,以饗讀者。
於佰祥先生用平實通俗的語言,實事求是的分享了他從事公路事業以來的部分經驗,令人受益匪淺。
關於預防性養護和區別於傳統方法的養護維修方式
一、關於預防性養護
什麽叫預防性養護,就是當一個物體還沒有損壞之前,我們給他做了預防性的處理,使物體控製到最佳的狀態,延長了它的使用壽命。
我們現在的預防性養護,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而是流行形勢,例行公事,反正是灌了,至於最終效果如何,則沒有去考慮。
傳統的灌縫方法簡單,成本低,可是沒有達到目的,等於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時間、金錢。沒有人真正去總結為什麽常常灌縫,常常壞的真正原因。
針對此事,談一下筆者結合多年工地施工的看法:
原因一、縫裏的塵土沒有清理出來;
原因二、縫的邊緣沒有新的界麵;
原因三、瀝青的溫度不管夠不夠就灌進去了;
原因四、瀝青的彈性不夠;
原因五、灌的深度不夠。
因為這些原因不改進,就無法保證灌縫的質量。達不到不透水的目的,結果就從縫處開始損壞、因雨水溜進去之後出不來,造成大麵積深度的凍脹,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給行車帶來不安全因素,透水嚴重時基層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水在裏麵出不來,在行車的情況下,瀝青在水的作用下失去了粘結力,使石料鬆散,造成路麵大麵積的損壞,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二、要采用科學的辦法,要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
灌縫首選新設備,先用開槽機開出一定寬度,一定的給深度的槽,這樣兩邊也會出來新的界麵,再用吹風機把塵土吹幹淨,使用新材料灌縫膠,一定要用一體機,加熱、加壓的灌縫機進行灌縫,必須把縫灌滿,灌平,這樣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降低了成本,一次灌縫能使用3-5年,同時,也延長了路麵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不安全因素,確保了行車的安全性。
灌縫的最佳時間是雨季之前,最好在3月份就開始,在下雨之前把縫灌好,因為此時縫中沒有水,所以能夠真正起到了阻水的作用。
應隨時發現裂縫隨時進行灌縫處理,這樣做免得路麵損壞,修起來費用就高了,等於少花錢辦大事。
三、用科學、合理,適用來養護現有的高速路麵。
底基層的處理,我們現在的處理辦法不科學,把底基層銑掉用銑刨料加少量的水泥回填,這樣有兩個弊端。一、拌合不均;二、很難壓實,達不到應有的強度,這就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隱患。
科學的做法是,把銑刨料拉回場地按比例加水泥進行用拌和機拌好後,分層攤鋪,分層碾壓,厚度不超過20cm一層,這樣使底基層也要養生七天,使其達到3M以上,再做基層,這樣可以延長以後路麵的使用壽命。
基層,要使用新工藝,做油性基層,一是廢物利用,二是環保,三是提高路麵的質量,要用新設備,場地冷再生設備拌合,運輸到路上分層攤鋪,分層碾壓做完後馬上就可以攤鋪底層料,這樣做底麵層與基層連接非常好。
取消中麵層,原Ac25不變,麵層增加1cm為5cmSMA13進行麵層攤鋪,這樣的話,可減少車轍的出現,整個成本也不會增加。
在攤鋪機兩側加裝加熱板給舊路麵加熱,使新舊路麵對接無縫,有效的提高了外觀的質量和內在的質量,免去灌縫帶來的人力物力,減少不安全因素。
現有養護存在的誤區、隱患和質量控製
一、存在的誤區是:
1、整體加鋪是勞民傷財的錯誤做法。當時鋪完表麵是好事,可隱藏的病害可能就在下麵,通車後馬上就會出現局部損壞和坑槽連片,無法保證通車安全和行車的舒適度,對社會影響也不好,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2、加鋪前沒有把表麵和構造深度的塵土徹底清除,以為灑一層乳化瀝青就能很好的解決連接問題,但事實是塵土和瀝青是不黏合的,而且我們的加鋪厚度在3-4cm左右,最高點還達不到2cm,所以很快就會使得路麵再次損壞。
3、加鋪前的原路麵平整度不好,沒有做平整的處理,以為薄薄的一層麵就能解決平整度的問題,因原路的不平整,鋪後的路麵低窪,壓路機在碾壓時壓不到,肯定會損壞,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