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大量投資路網建設,公路提檔升級,路麵質量大幅提升,通行條件全麵改善,養護作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相對降低了公路人的勞動強度。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當前公路行業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身體健康、生命保障等基本情況並不樂觀。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行業隊伍的穩定性,尤其是公路養護行業,現狀堪憂。毋庸置疑,要想養好路,必須從關愛養路人開始。
社會地位低下, 日子沒有“奔頭”
過去,公路行業的商品糧戶口等福利待遇,讓公路職工占據較高社會地位,如今,這種麵貌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公路行業一線養護隊伍的人數銳減。在市場經濟體製轉換之前進入公路養護行業的人員占絕大部分比例,轉換之後進入的人員則屈指可數。根據調查發現,現在公路養護行業的基本結構為:35歲~50歲,所占比例為70%左右;50歲~55歲,所占比例為30%左右。他們風裏來雨裏去,在養護一線幹了幾十年,路越修越好,車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心也越來越失落。有的養路工說:“在公路上幹活兒,沒了奔頭。”
有能力、有辦法的職工,辦了停薪留職手續,或調到了更好的部門;留下來的,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也蠢蠢欲動,有的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上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深知養路工作不僅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既不“光鮮”,也沒什麽“出頭”之日,幾乎沒有人再願做一名“臉朝公路背朝天”的養路工。當前,養路行業麵臨老職工退休,中青年職工想離開,青年人不願意進來的局麵,公路養護作業人力資源形成了斷層,公路一線養護局麵岌岌可危。
記者認為,要扭轉這種局麵,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提高社會對養路工人的認知度。借助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讓養路工感受到這項工作的光榮,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自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將提拔升職政策向一線傾斜。對在公路養護一線默默無聞、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人,給予提拔,委以重任,更加激發基層一線工人的積極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增強生產效能。再次,要將獎勵政策向一線傾斜。少設門檻兒,讓他們感受到付出與收獲能夠成正比,保持隊伍的基本穩定,更好地服務養護生產一線。
物質待遇較差,生活舉步維艱
眾所周知,一線養路工人十分清苦,上路生產沒有公用交通工具,也無交通補貼費用,日常娛樂設施缺乏,信息交通閉塞。同時,在相當一部分貧困地區還沒有全額落實工資待遇政策。
多數不發達地區養路工人還要自備摩托車、自行車,承擔著巨大的交通安全風險。攜帶鐵鍬、掃帚等生產工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重複著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的簡單生活。另外,同樣是付出體力勞動,泥瓦匠月薪可達5000元~10000元不等,搬運工月薪也能達3000元~5000元不等,而養路工月薪隻有1000元~2000元不等,收入還不及其他工種的一半。在巨大的收入落差刺激下,這些在職的70後人員,上有老,下有小,住房也無保障,不得不硬著頭皮,掙著微薄的工資,艱難地維持生活。現實條件下,勢必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直接影響到了行業穩定發展,公路一線改革迫在眉睫。
記者認為,一要結合當前發展實際,全額落實工資政策,切實解決一線養路工人的“溫飽”問題,改善其基本生活條件。二要針對一線養路工人實際,盡可能提高福利待遇。一線養路工人不管是三九嚴寒,還是三伏酷暑,都戰鬥在生產第一線,長年在高溫、嚴寒條件下勞動,野外作業時間長,對身體健康影響大,因此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和保障他們的基本福利。三要組織職工出資,以包工包料的形式,由承建商在人員相對集中的公路沿線鎮村修建養路工人公寓,減少房屋建設、經營、銷售成本,讓職工買得起房,拋開沒住房的煩惱,安心上班,踏實工作,發揮出應有的生產效能。四要結合養路工人不能享受法定節假日和水毀、冰雪時段奮戰在第一線的實際,按國家政策,給予經濟補償。五要在基層站點創建娛樂平台,如配套圖書、棋牌、藍球等基本娛樂設施,開通互聯網,讓一線養路職工有更多的交流、學習方式和了解社會的平台,豐富工作以外的健康生活,保持與社會發展同步。
機械覆蓋率低,通行保障滯後
雖然在養護生產上逐步使用了空壓機、衝擊夯、挖掘機、裝載機、清縫機、灌縫機、打草機等設備,機械化程度有所提高,職工勞動強度也有所降低,但是機械化作業的覆蓋麵仍不廣泛,人工作業還占90%以上。如日常清掃保潔、小型翻漿坑槽修補、邊溝涵洞清淤等,仍然需人工完成。
另外,在城區出口、開發區、人口居住密集區、集鎮過境等路段,車流量大,路麵汙染嚴重,保潔任務量大。
為了確保路麵整潔,防範意外事故的發生,養路工需要不斷清掃,勞動強度大,繁忙的車流也給養路工的工作埋下了人身安全隱患。同時,由於普通公路線長,受資金投入影響,養護人員相對配備不足,遇到小型翻漿坑槽修補等情況,往往發現後處治率低,而且處治時間過長,以至於通行保障相對滯後。
記者認為,為了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減少職工作業時的安全風險,提高通行保障能力,機械化覆蓋率要大大提高。對線形平順、路麵較寬和交通繁忙路段,配套道路清掃車;對線形曲直不定、路麵較窄、陡坡較大的路段,配備除塵(渣)吹風機械,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對山區易結冰積雪路段,配備鏟雪車或融雪(冰)劑撒鋪車等。全麵實現路麵保潔機械化,並且配備小型翻漿坑槽挖掘設備和日常養護瀝青熱拌料生產設備,對小型病害即發現即處理,及時保障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