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了十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了緩衝期。
6月19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表示,目前,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下滑趨勢沒有改變,市場需求收縮,行業競爭更為激烈,企業之間的分化也進一步加劇。不過,對於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而言,行業發展減速,其實是理性回歸的表現。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下滑,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發展速度也出現回落,麵臨更多的變數和挑戰。在這種宏觀形勢下,企業發展戰略紛紛做出調整,國際化成為國內企業的新陣地。
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對本報記者表示,國際化不僅僅是市場的國際化,更是包括銷售、品牌、資本、人才、管理等各個方麵的綜合國際化。
他表示,“一方麵要加強對全球市場網絡的布局,另一方麵,中聯重科始終不會放棄強強聯合的並購重組,我們會根據市場和企業形勢的變化,不斷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
調整期到來
據記者了解,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收入5626億元人民幣,2011年收入5465億,2010年收入4367億,2011年比2010增長21.7%,2012年比2011隻增長2.98%,增幅大幅下降。
蘇子孟表示,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國工程機械的高速發展,不僅僅體現在規模和總量上,整個行業在自主創新方麵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們連續進行了25個月的調整,這在行業發展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
郭學紅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所麵臨的,除宏觀形勢的變化外,首先要解決的是心態上的問題,過去十年,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很多企業得到了高速發展,可以說創造了奇跡,但是現在,行業發展放緩,企業應該回歸到理性健康的發展。其次,過去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投資熱情的高漲,使產能過剩問題凸顯,需求放緩後,企業麵臨很大的壓力。第三是國際化,大家都在尋求走出去,但走出去要把功課做好,一旦做不好,可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6月19日,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TOP50峰會新聞發布會現場,多位業內人士紛紛認為,黃金十年一去不複返,像過去那樣高速連續的飛躍式發展已經不太可能再次出現,但中國的工程機械遠遠沒有到夕陽產業的狀況,仍然有很長的發展空間。
郭學紅對記者介紹到,中聯重科定位了工程機械、環境產業、重型卡車、農用機械、金融服務五大板塊,來支撐中聯重科未來發展的目標,但仍然會把工程機械作為重要的板塊來打造。城鎮化建設及農業現代化,都會給工程機械帶來發展空間,也能夠支撐工程機械發展。
第三次創業
新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速度下,企業如何去調整適應,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
郭學紅表示,中聯重科在高速增長階段,在產能方麵一直有所控製,中聯資產總額不小,但固定資產比重不大。發展過程中沒有大量圈地,建廠房、募集員工,工業園也在控製開工速度,管理層有這個預判,節奏方麵控製得可以。
除此之外,他認為,國際化已經成為中聯重科的第三次創業,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也是戰略中重要的構成,但國際化並不隻是單一的市場投資,還有人才、技術、品牌、管理、生產基地等等都應該是國際化的。
發展到現在,中聯重科共進行了三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是從一個國家級的科研院所,到做產業;第二次產業是模式調整,實現了事業部製;第三次創業則是國際化。
蘇子孟認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全球是世界先進水平,但還不是領先水平,從整體上來看,我們還有一段路子要走。這種路子,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企業管理創新、營銷體係創新等等,我們還要跟世界領先水平的這些企業加強學習。
在談到時下企業間激烈的市場競爭時,郭學紅稱,過去兩年,整個行業競爭很激烈,甚至殘酷,但是這一輪競爭也留給企業很多的正麵意義,讓企業都學會去反思,過去兩年,企業內部都在進行內部調整,這種調整就是內部反思的結果,包括到底要不要為了市場不擇手段一味去搶都是思考的內容,這也是企業回歸理性發展的一個方麵。
2011年,工程機械行業內出現了一波以“零首付”為代表的激進銷售策略,導致多企業應收賬款激增,並麵臨巨大的回款風險。
“通過這一兩年的殘酷競爭,包括很多企業使用了不同尋常的招數之後,逐漸回歸理性,真正提升核心競爭力,把技術做的更好,更加精細化管理使成本降到更低,提高客戶服務度。過去為了市場一味的放低門檻,這裏麵有很多的陷阱,一旦做不好,對企業損傷是巨大的。”郭學紅坦言。
而麵對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之間的諸多恩怨,郭學紅認為,目前的競爭狀況,外界來看有些亂象,行業就是個完全競爭的行業,完全開放的市場,加上我們是同城競爭對手,體量又都非常大,競爭所引起的關注也會大,我們反對惡性競爭,需要通過規範的良性競爭共同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