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說,投資者進行投資的主要依據,就是兩個:公司分紅和市場價格。投資者需要根據上市公司的信息,尤其是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選擇持有股票組合。在證券市場上,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存在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相應地對股價走勢難以清晰判斷,在此條件下,公司的紅利政策,可以向投資者傳遞公司當前和未來業績的信號,進而可以作為投資者選擇投資組合的依據。也可以說,分紅是上市公司的試金石。如果公司拒絕分紅,則投資者為公司的信心就要大打折扣,可能會放棄持有股票。
中國證監會多次出台相關文件,促進上市公司分紅,這幾年又特別強調現金分紅。強調分紅,是因為分紅對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特別的作用。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紅,但高管的薪酬卻是連創天價,同股不同利。這天價的薪酬,來源就是不分紅的利潤,這對中小投資者是不公正的,也是部分投資者遠離股市的誘因。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證券市場穩定的重要基石,在這個意義上,鼓勵分紅就是保護中小投資者,也就是穩定證券市場。
雖然管理部門一再強調,中國上市公司的分紅狀況是很不理想的。最近3年,從不分紅的“鐵公雞”上市公司就有600多家,有的公司自打上市起就沒有分過1分錢的股利。2010年中國的股息率隻有0.55%,而美國同期則是1.97%,日本是1.74%,英國是2.19%,馬來西亞是2%等。從分紅的連續性更說明問題。以連續三年(2008-2010年)分紅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看,中國是18%,美國是36%,日本是64%,英國47%,德國26%,韓國26%,差距相當明顯。
分紅本為雙贏的舉動,可是為什麽這麽多上市公司不願意分紅?自然,分紅是有成本的,比如現金分紅,要交所得稅,也可能造成現金流的短缺;而轉送股會影響公司下年度的股息分配和每股盈利數字。但這些成本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是必要的代價。所以,別的國家分紅高,而中國分紅低,一定還有另外的更重要的原因。
有人認為,中國投資者隻對獲得資本利得感興趣,對分紅不敏感,中國股市沒有分紅的文化。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其實,不是投資者隻對炒作感興趣,而是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分紅讓投資者失望了。還有人認為,國外很多優秀的上市公司也不熱衷分紅。情況確實如此。比如蘋果公司,2012年才首次對股東分紅。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進行分紅的比例也很低。但從美國整個證券市場看,這隻是個例。統計了一下,國外不分紅的公司,多為科技類公司,他們本身的風險大,退市的概率也大。這些公司的投資者比一般投資者更容易承受風險。中國上市公司中真正的科技類公司是很少的,概念炒作居多,不具有可比性。我認為,中國上市公司分紅低的根本原因,一是企業缺乏自覺。從很多上市公司的變現看,融資仍然是上市的主要目的和興趣,企業做大做強,回報投資者的意識幾乎沒有。二是監督機製不夠以及懲罰力度不夠。盡管有相關文件和規定,但對上市公司沒有硬約束。
值得欣慰的是,國內上市公司中也有做出分紅表率的標杆:三一重工就是中國上市公司分紅表現中的異類。自2003年上市以來,三一重工分兩次,共計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19.90億元。但與此同時,公司累計向投資者現金分紅56.38億元、派送紅股57億股、轉增股本15億股,僅分紅和送股兩項就向投資者分配利潤高達113.38億元,分配金額是募集資金的5.7倍。事實上,公司的分紅與其經營業績是互相印證的:三一重工上市10年,創造了千億市值,創造了一家全球市值500強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
持續高比例分紅還支持了三一股價的長期向上,體現了三一重長期投資價值。上市以來,三一重工的複權股價整體呈現微調中穩定上升的趨勢,最高複權股價比新股發行價增長了49倍。如果有投資者在2003年公司上市之初買了其股票,現金分紅收回兩倍多現金,擴股30倍,如今全是賺的,為投資者帶來了現金分紅和資本利得的雙重收益。
三一重工靠的是自覺和做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信心,但不能期望所有公司都能如此。強製性,對某些上上市公司來說還是必要的。三一重工的分紅實踐,為解決中國股市長期以來深層次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鼓勵、規範上市公司分紅,應該是中國股市的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