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擠壓水分需要中央和地方兩方麵加強監管,同時建立專門執法隊伍,監督投資方資質與項目落地事宜
國家統計局近日一再強調要大幅提升地方GDP的真實性,在部分地區進行固定資產統計改革試點,從而擠壓地方投資水分,獲得相對客觀的地方投資數據。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的數額到底有多驚人,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年青海、甘肅、貴州甚至出現了投資額超過GDP的情況。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地方投資虛報數字,水分很大,但實際投資數量可能遠比這個小。擠壓水分需要中央和地方兩方麵加強監管,同時建立專門執法隊伍,監督投資方資質與項目落地事宜。
實際投資量與統計數據差距大
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投資數據出現與其他數據之間漸漸出現不完全匹配的跡象。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03年—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平均增長21.7%,比GDP實際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65.9%。
不僅如此,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與納入GDP的固定資本形成之間的差距也非常大。2011年,兩者差距已超過9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近來表示,要擠壓地方投資水分,尤其是針對固定資產投資這塊,從而大幅提升地方GDP的真實性。
“投資這塊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容易作假。地方政府和投資者私底下簽一個合同,地皮、人口遷出等基礎工作沒做數據就報了上來,影響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雖然一度有現場勘查、調研、投資進度考察等製度,但執行不嚴造假就很容易,而且投資數據每年都要增加,報上去後無論落實與否數據是降不下來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稱,2012年青海、甘肅、貴州出現了投資額超過GDP的情況。三地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為1920億、6013億、7809億元,分別超出1884億、5650億、6802億元的GDP產值。
複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雖然表麵投資的數額很大,而真正的固定投資額很小,可能遠遠低於上報的數據統計。而弄清真實投資量,對經濟形勢判斷、政策調整製定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投資是帶動GDP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有著巨大的投資衝動。據第一財經日報披露,僅在今年5月初,地方投資計劃已經超過20萬億元,大多數省份計劃的投資增速在20%以上,一些地區甚至達到30%以上。而如果投資數據得不到有效壓縮,全國與地方GDP差距也難以彌合。
殷醒民談了實際投資數額很小的幾個表現,首先是總需求不旺—投資少不能帶動消費的體現;其次是就業困難;再次是銀行(行情專區)實際貸款數額不大。名義上固定資產等各項投資數目驚人,而實際上實幹落地的少,表麵數字和實際啟動落實的投資數額間恐怕會有較大差距。
怎樣擠出水分
針對投資數據的水分,國家統計局一直在強化對地方投資數據實施評估,不斷給地方上報數據壓縮水分。2011年國家統計局對10省投資項目核查時就發現了很多問題,諸如虛報投資項目、項目重複報送、項目提前報送投資、隨意調整計劃總投資等。
葉青認為,不合理的投資數據申報程序容易釀成錯誤的導向,由上級來核算數額,投資落地的地方本級不能左右最終統計結果。投資是關乎GDP統計的,且容易作假,擠掉這塊的水分,是從源頭治理相關統計虛假的手段。
第一財經日報披露,當前的投資統計指標體係陳舊、計算複雜、基層人員配備不足。例如,2011年全國50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就有50萬個,但一些縣級統計局做投資統計的僅一人,能搜集齊報表已經不容易,更不用說對投資數據仔細審核。而一些中小項目專職統計人員缺乏,數據上報隨意性大,也降低了數據的質量。
葉青表示,需要持續監督投資方資質與項目落地事宜等。撥款的落實,投資企業財務的考察應該作為重點,由於投資需要墊付款項,財力考察必須細致。做好這些需完善法人製監督,從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管理、登記製度規範考察入手,掌握企業的可信背景,沒有可信數據可查的,應不予批準。以上這些地方應負起責任,否則恐難整理表麵數字虛高的頑疾。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指出,為此各統計改革試點地區要積極配合,相互支持,以高度的責任感打好這場關鍵戰役。嚴格按照試點方案所確定的製度方法,采集、審核、匯總、上報數據,對新的投資統計製度方法進行全流程檢驗,並且要認真做好試點總結工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製度改革的全麵鋪開,提供直接經驗。
“這需要抓好統計執法權。國家統計局接到舉報會不打招呼抽查,增強調查的真實性。而省、市兩級都需建立專門的統計、調查等相關執法隊伍,隻有兩方協調才能做好數據統計。”葉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