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經過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使我國成為了工程機械第一大國。然而,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低迷。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也遇到了瓶頸,麵對過剩的產量及巨額的應收賬款,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曾表示,今年以來的行業經濟運行情況與去年同期呈現巨大反差,大多數企業的資金情況和效益狀況不佳,這是工程機械行業近十年來出現的一個困難。工程機械行業的盈利模式單一,其他盈利模式亟待開發。
必須要在銷售額上掙得魚死網破嗎?是否還有其他途徑實現企業的突破?中國是目前工程機械保有量第一大國,而在這些產品完整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其他經濟價值,企業是否可以涉足?在美國,後市場服務業被譽為“黃金產業”;在歐洲,後市場也是製造產業獲利的主要來源。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中,機械銷售收入與後市場營收的比例達64:100,而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上,這一比例為350:100。與美國、日本等工程機械強國相比,我國工程機械後市場潛力巨大且機會頗多。
就目前國內情況而言,後市場並沒有得到企業的足夠重視。有專家則認為,中國企業在前十年與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競爭中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要把握今後十年則必須在後市場上下功夫。“目前很多機械企業麵臨的瓶頸主要是渠道問題,國外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市場又容量有限,轉戰售後服務市場不失為一個良策。”總部位於南安的閩安機械製造的高級經濟師劉文華稱。但是不得不承認,要發展後市場業務,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必須首先解決一下問題。首先,目前國內後市場中眾多品牌沒有行業協會自律,缺乏管理,市場呈現自發、鬆散的狀態,網絡建設的規範化程度低、穩定性不高。其次,由於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國內工程機械後市場服務體係反應及時性差,售後服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總體缺乏競爭力。
工程機械後市場具有廣闊的商業潛力,更是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競爭的趨勢。“工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服務競爭時代,服務的品質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國外如德國、比利時、日本以及美國的一些知名工程機械企業無不都擁有一條強大而完整的產業鏈,在營銷、服務以及售後等環節構築良好的盈利模式,形成持續發展的優勢,值得學習。”這是一位行業專家對行業的忠告。其實,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所遇到的瓶頸在10年前的中國家電行業也曾經上演過。而國內知名品牌海爾給了行業最好的答案。早在十多年前,在家電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的情形下,海爾果斷的從“價格及”與“服務”中間選擇了服務,並創新性地提出了“免費服務”模式。然而在十年後的今天,“收費服務”正悄然興起並形成趨勢。你會發現,大買場裏的眾多電器開始標明了買一年服務的價格、兩年服務的價格。家電行業從用“免費服務”吸引消費者轉變到了用戶逐漸接受“收費服務”,這一過程用了10年。“服務”變成了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的另一種產品,為企業從另一維度創造著價值。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均有“服務需要付費”的意識,有價值的“服務”使企業服務人員的價值得以認同,形成了良好的信號,有效的促進了企業與行業的良性發展。
當然,在工程機械行業進行服務收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未雨綢繆,布局工程機械後市場無疑是把握未來工程機械市場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