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並未到來,但世界各國過的也不那麽輕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依然在寒冬中艱難跋涉,無論是製造企業還是代理商都感到壓力重重。經濟增速放緩,下遊需求萎縮,應收賬款高企,在加上產能嚴重過剩,不由得讓人們意識到這是我國工程機械黃金十年後最困難的一年,這是一個需要改革創新的時代,也是銳意進取奮發圖強的時代。從2011年4月開始的探底行程似乎還在繼續,2012年期待中的奇跡最終沒有出現。2012年,我們麵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最漫長的挑戰。然而,在不同的場合,我們看到的,是企業家們一張張對未來充滿期待的笑臉,聽到的是一句句“我們有信心”。在這辭舊迎新之季,鋼聯資訊小編將與您一起回顧2012年,那些讓人糾結無奈的艱難歲月,那些讓人激動興奮的光輝曆程,共同探討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之下,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前景。
時至當下,2012已經漸行漸遠。
在過去的一年裏,庫存壓力、應收賬款激增、經濟環境萎靡等負麵因素一直伴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一年多來,雖然行業回暖的聲音不斷,卻一直未能成行。在行業中,我們看到了革新和進步,也可以看到迷惘和彷徨;對於未來的願景,企業家們信心滿滿,但也能感覺到他們對當前困難局麵的憂慮和煩惱。
201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主題為:實業的使命,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回歸實體經濟,壯大實體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共識。而工程機械行業做為實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沈陽機床(000410)集團董事長關錫友,中國船舶(600150)工業集團董事長胡問鳴……這些優秀的實業家都獲得了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事實上即使市場低位運行,隻要企業的踏實前行,我們依然可以在危機中泰然自若。德國已經為我們做好了榜樣,在歐債危機中獨善其身表現良好。
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低位運行
市場需求量的減少是行業麵臨的最大困境。自2011年4月以來,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發展低迷期。至今已有20個月的時間。這麽漫長的市場低迷期,讓許多企業都感到壓力重重。以某挖掘機企業為例,截至11月底的市場銷量與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5.84%,雖然其中一半是由於消化庫存所致,但是其下滑幅度仍不可小覷。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比如巴西,在9月份對工業品進口關稅進行調整之後,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競爭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現銷售一台虧本一台的情況。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12月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453.26億元,累計同比增長為負0.43%;完成銷售產值5366.83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17%。產銷率為98.42%。
今年我工程機械行業所麵臨的形式非常嚴峻。就11月份數據來看,不管是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還是出口交貨值,絕對量和同比增速都比去年還要差,但環比在大幅提升,說明市場需求在好轉。如果簡單看產銷率的話,101.1%是一個非常可喜的數字,它意味著企業庫存在下降,產能開始恢複。實際上,因為是庫存的滾動,雖然已經釋放出一定的空間,企業的壓力有所下降,但是庫存的壓力依舊存在。
2012年11月,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29.63億元,同比增長負15.82%,環比增長為1.66%;實現銷售產值434.5億元,同比增長負15.82%,環比增長3.52%。10月份產銷率為101.1%,較上月相比上升了1.79%;出口交貨值27.68億元,同比增長負5.32%,環比增長為22.90%。
11月份工程機械行業下屬3個子行業同比增速略有差距,有升有降。其中,建築材料生產專用機械製造同比增速最大達到22.05%,建築工程用機械製造同比增速最低為負23.42%。工業銷售值同比建築材料生產專用機械製造增幅最大26.22%,建築工程用機械製造增速最低,為負19.18%。
主要產品產量增減不一
2012年11月,工程機械行業5種主要產品大部分同比增速略有差距,其中,裝載機出現了26.70%的負增長,而壓實機械同比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行業達到28.45%。
1-11月,工程機械行業累計產品產量大部分都有增長。其中,挖掘機出現了34.80%的同比負增長,而混凝土機械同比增速達到了12.19%。
企業現金流遭受考驗
在經濟增速下滑,下遊需求大幅減少的背景下,很多企業為減輕庫存壓力,工程機械行業內一度出現的非理性的低首付、零首付現象,其導致的惡果在市場低迷期呈現了出來。許多企業曾經的銷售都是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得以體現,並未形成真的現金流。而且這些應收賬款究竟能被收回多少難以判斷。
與此同時,由於市場低迷,以及企業前期的非理性行為,一些銀行將工程機械行業列為投資高風險行業,企業的貸款難度大幅上升。這更導致企業的資金來源困難,再度加重了企業現金流的壓力。
據了解,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賬麵上,現金流一度以負值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可怕,即使一家企業再大,現金流一旦斷掉且得不到補充,會有可能導致企業“突然死亡”。如何將每一分錢物盡其用,充分優化企業現有資源,考驗都將是對企業高管能力的考驗。
走出去步伐加快
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不斷占領國際化戰略的高地。這種態勢越明顯、越強烈,中國企業也越受到世界的關注。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集體出海”,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上的標誌性事件。
廣西柳工今年年初宣布斥資3.35億元,收購波蘭HSW公司的民用工程機械業務。今年5月,柳工波蘭基地的首台裝載機下線,邁出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歐洲本地化生產的重要一步。柳工總裁曾光安表示,收購伊始的主要任務是整合,包括研發整合、業務整合等,現在取得的成績可以說超過預期。比如在複雜的勞工問題上,通過與當地工會合作,將波蘭基地的生產效率提升了40%。
今年4月,徐工宣布收購德國施維英多數股權。正在此間舉行的2012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上,徐工和施維英攜手出現,顯示收購初見成效。施維英在混凝土設備領域有78年的曆史,在100多個國家有代理商。徐工的混凝土設備近年雖然發展很快,但離競爭對手仍有不小差距。
據悉,柳工目前的海外業務占比是24%,加上波蘭基地後,希望在2015年突破30%,2020年達到50%,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企業。
4月17日湖南三一集團公司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俗稱“大象”)100%股權一事已塵埃落定,雙方股權交割17日已在德國完成。一時間震動業界。吞下“大象”之後,消化是否順利,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三一重工(600031)總裁向文波表示,大象提升了三一的技術實力,而三一可以化解大象的高成本運營難題。兩者牽手後,德國大象的經營明顯好轉,到目前為止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利潤則是去年同期的4倍。他毫不諱言,歐洲經濟陷入低迷,給了三一在國際市場“打獵”的機會,今後還可能有新的海外並購目標。
有分析就表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集體出海”,代表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種新趨勢:由早先瞄準能源資源等實物資產,轉向關注品牌、技術和渠道等無形資產,以帶動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但是挑戰已經出現。一方麵,由於世界經濟低迷,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給出海帶來很多障礙。如三一關聯公司在美國的一樁收購,就遭到美國政府拒絕。
另一方麵,國際巨頭加緊布局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在出海之餘還要提防後院失火。如全球第一大工程機械企業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強調,雖然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增速放緩,部分產品甚至負增長,但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卡特彼勒的中國戰略不會因短期經濟波動而調整。